突然想寫篇隨筆,大概是因為我看見了別人在回憶童年,接著想起魯迅先生寫的社戲,感觸頗深;貞浲暌辉~似乎跟我這種連20都沒有的人來說確實不太相稱,但也請允許我偶爾深夜傷感一次。
回憶童年,就會回憶家鄉(xiāng),往往最能勾起回憶的就是家鄉(xiāng)那些曾經(jīng)在我童年世界中存在而現(xiàn)在卻早已不復存在的事物。 因此,寫之前,我問了問自己,哪里容下了我最多的童年記憶?而哪里又將我的童年記憶抹殺的最為深刻?所幸,我剛向自己發(fā)問時,腦子里面就蹦出了答案——太白公園。 太白公園永遠應該從正門進入,跨過朱門的門檻,看見了帶有浮雕的照壁,但在更早以前,擋在照壁前的還有一顆銀杏樹。小孩子不在乎這些,因為最最快樂的體驗還在后面。 當看見那顆歪扭的石榴樹,也就看見了那鋪展開去的路邊的綠樹與竹林成蔭和一排大石頭,看見了那最快樂最百玩不膩的游戲:踩石頭路走。大石頭顏色各異,質感各異,大小各異,形狀各異,每走上一塊大石頭都仿佛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們帶給滿足小孩最原初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的魔力是大人不能理解。大人只會從那忽高忽低的石頭路中回想起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 小一點的小孩,牽著家人的手,會小心翼翼地走。大一點的孩子會比誰走得更快。踩在石頭上,必須得時刻注意被別人踩的最多的部分——那里早已被他人的鞋底磨得光滑無比,稍不小心就是人仰馬翻。此時的孩子們,耳畔中除了家長時刻叮囑著的小心,就是昌明河流過一道道坎時產(chǎn)生的聒噪的嘩嘩聲。 石頭路走到頭了,左邊會是一個涼亭,涼亭旁邊總會有挑著擔子賣豆花的老人,涼亭里邊,簇擁著吃豆花的大人、小孩。小孩會把豆花放在凳子上吃,大人則是用手端著。賣豆花的老人似乎很有商業(yè)頭腦,知道小孩走石頭路走累了,家長為此擔心累了,便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買他的豆花,因此一直在這個涼亭旁邊擺攤。 豆花有甜口和咸口,甜的就是撒點白糖,咸的可就豐富了:豆花裝在塑料透明碗里,豆油、辣椒油,鹽、味精、干豌豆和干榨菜碎統(tǒng)統(tǒng)撒進去,撒上一撮蔥花,塑料透明勺子一插,一碗咸豆花就好了。 吃完豆花繼續(xù)往里邊走,就到了七星橋,橋折六次,恰如天上北斗七星。小孩子當然不會在乎這七星是什么,也不知道天上有著叫北斗七星的星座,更不會知道日后某款游戲里面會有什么“璃月七星”,某部日本動漫里面會有角色叫“七星靜香”。 過了七星橋,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條是直走再右轉,一條是直接右轉。直接右轉會上一個高高的石拱橋,左邊是個假山,穿過假山旁的樹叢可以直接來到樂園區(qū)。而大多數(shù)孩子會選擇先右轉,但不會上橋,而是往橋旁的木樓梯邊走,那里總是聚集了不少人。但那里只有個售貨亭,亭里只買一件東西:魚餌。五毛錢一袋,拆開小塑料袋封口袋,倒出里面的魚餌——圓圓的,干干的,硬硬的,猴王丹般大小。 魚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其實,大人也喜歡。撒下魚餌,一大群金魚錦鯉蜂擁而至,有金的,紅的,紅中帶金點的,白中有紅的,紅黑白雜色都有的,很大的,很小的,它們擠在一起,將那翕動的嘴巴撅出水面,恨不得縱身越出水面,激起嘩嘩聲響。俗話說,與人斗而其樂無窮。人們總是會為了更多的魚擠向自己這邊吃自己撒下的餌料且不吃別人撒下的而高興自豪。還有的小孩子,不喂魚,趴在欄桿上,就是想找找哪條魚兒最大。 喂完魚,還是先直走再右轉吧,右轉的拐彎口,總會有退休的老人在那里拉二胡,小孩子是不會喜歡聽這些的,此時他們的心早在那前面的游樂場去了。 繼續(xù)直走,路邊會有一家氣槍射氣球的鋪子,小孩子怕槍聲的,會躲著走過去。大點的孩子能舉起氣槍了,不妨也會嘗試,但無奈總是射不準,再往前走走,便進入了游樂場的廣場入口處,此時若是往右后方走,還有釣小金魚的地方。釣魚可不是那么容易,考驗耐心,考驗甩那小竹釣魚竿的水平,考驗如何捏那像泥巴一樣的魚餌、如何配水能在魚鉤上粘得牢靠且量剛好。 還是不釣魚吧,太難了。出來,左邊有可以開船的地方,太貴,家長覺得不劃算,一般不讓;蛘哂X得開船時孩子用紅外槍打河中間的浮漂靶子后會噴出很高的水柱來風一吹水會飄得一身都是容易感冒?傊,很少有人玩。 游樂場里啊,總會有那不絕于耳的歡快音樂,至于是什么,到現(xiàn)在也不得而知。 繼續(xù)往里走,會看見一個旱冰場,在孩子看來,旱冰場很大,在大人看來,旱冰場很小。旱冰場旁邊有對賣糖畫的夫妻,他們的攤位前總是圍了很多小孩。 糖畫畫的有十二生肖,鼠;⑼谬埳唏R羊猴雞狗豬,除此之外,還有雞的升級版——鳳,和年年有魚。給五塊錢,能吃到什么樣的糖畫,全看運氣如何。老板會有一個轉盤,買家轉動轉盤,轉到什么畫什么。但是來買糖畫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共識,那便是一定要轉到龍和鳳,不僅是因為好看,還是因為老板畫龍鳳時用的糖料更多。 可是不少孩子喜歡作弊,眼看著指針轉到龍鳳處了,便手指輕微一擋:“看!我轉到龍(鳳)了!”,老板看后,不會多說什么,轉身用特制的鐵勺舀出熱鍋里的糖水,回身拿著那鐵勺猶如一位大書法家,勺如筆走,筆走如龍鳳起舞在玉石板上,三兩下,一只龍或者鳳便畫成了,遞給那高興且期待著的孩子。 孩子吃糖畫,不好下口,經(jīng)常吃得滿臉都是,和吃那吹出來的拉絲棉花糖一樣。有的時候一大半的糖畫會因為蹭在臉上而斷掉落在地上令人惋惜不已。有經(jīng)驗的會從角處開始吃,就像吃棉花糖時得用根木簽子挑著吃,直接盲目地下嘴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再次回到滑冰場門口,那里有一排打地鼠機器,打到一定數(shù)目地鼠還可以贏一些小獎品,一般是一些塑料陀螺這些。其實往里邊走也會有打地鼠機和街機一些等,街機一般是牛仔套牛等游戲,不停地捶打按鈕就可以套上牛并獲得彈珠,拿彈珠可以換一些小禮品,如一打在手上就自動蜷曲起來的有磁力的手環(huán)或者螺旋喇叭,螺旋喇叭就是那種原本卷曲著一吹就變直發(fā)出聲響的小物件。后來那里改成了許多抓娃娃機和推硬幣贏手表打火機甚至錢幣的機器,但那仍舊發(fā)生在公園改造前。 如果不想玩游戲機,旁邊會有碰碰車,大擺錘,海盜船,旋轉木馬等。碰碰車是在車尾有根很長的直立導線與天花板接觸,車動起來,導線還會與天花板間蹭出電火花來,發(fā)出嗶嗶聲響。 大人們則是在游樂場旁那沿河邊上垂柳下的露天茶桌前坐著喝茶聊天,此時孩子若是過來向家長討要些錢財玩樂,家長為了能夠安靜地喝茶,自然也是不會吝惜的。但是當智能手機普及后,孩子更傾向于要手機,家長也更傾向于給手機。 若是玩完游樂項目手頭還剩點錢,可以買甜筒冰激凌。膽子大點的,還可以繼續(xù)往游樂園里面走,穿過頭頂公路上跨公園的太白橋,便可以發(fā)現(xiàn)鬼屋。鬼屋第一關最嚇人,很多孩子剛進門就會慘叫著被嚇出來。膽小的一般進去后跟著一個大人,兩眼一閉,不管鬼屋里面發(fā)生何種動靜,眼睛再一睜就出來了。 鬼屋附近還有像輕軌的空中自行車,離地也就兩米多高,有電動的和腳踏的,可以在上面游覽整個園區(qū)。 再往后走就到頭了,右轉有座橋,轉過去上了橋后卻再也沒有什么能留給我深刻印象的了。 現(xiàn)在的太白公園在設計師的杰作下成了太白廣場,石頭路沒了,買豆花的老者沒了,喂魚的地方?jīng)]了,糖畫沒了,游船沒了,僅存的游樂場就一根不到10m的兒童跳樓機和小孩子進去要脫鞋的那種游樂區(qū)。公園里的那股古色古香伴隨著市井氣息的味兒也消散了。公園里新增的夜晚絢麗奪目的燈光,就像那好面子的人,也就僅存其表面上的繁華美麗動人了。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