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孤影戰(zhàn)士 于 2017-3-26 10:35 編輯
桑耶寺的全名是"貝扎瑪桑耶敏久倫吉白祖拉康",藏文含義為"吉祥紅巖思量無際不變頓成神殿"。 8世紀末,時任贊普的赤松德贊篤信佛教,他將印度的兩位佛教大師寂護和蓮花生迎請至西藏弘揚佛法,并決定為他們修建一座寺院。 據(jù)《桑耶寺志》記載,公元762年,赤松德贊親自為寺院舉行奠基,歷時十二年建造,到775年終告落成。由于有傳說在初建時,赤松德贊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蓮花生就從掌中變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贊看后不禁驚呼"桑耶"(意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后來就把這一聲驚語作為了寺名,于是該寺也就因國王一聲驚語而被命名為桑耶寺。 桑耶寺落成后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赤松德贊又從唐朝、印度和于闐等地邀請來僧人住寺傳經(jīng)譯經(jīng),并宣布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備佛、法、僧三寶的正規(guī)寺院,在藏傳佛教界擁有崇高的地位。 9世紀中葉,吐蕃禁止佛教傳播,桑耶寺也遭到封禁。10世紀后期重新開放后,這里遂成為寧瑪派(紅教)的中心寺院。薩迦派統(tǒng)治時期,對該寺進行過修葺,并派遣僧人住寺,此后就形成了寧瑪、薩迦兩派共處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