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韓代貴 于 2016-8-2 10:55 編輯
喧囂的城市,人山人海。睜開眼,左邊是人,右邊也是人;走出門,前邊是人,后邊也是人,汽車響著喇叭疾馳而過,樓下不是商鋪的音響就是小販的叫賣聲,我們就這樣擁擠而繁忙地活著。感到累,感到疲倦,常常想著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只有自己的世界,哪怕片刻也好。 去附近的景點,剛逃出熟悉的人群,又走進了陌生的人群,人來人去,還是難得片刻清凈,想想還是到鄉(xiāng)下去吧。一行人走到養(yǎng)馬峽,青山綠水之外,觸目皆人,于是繼續(xù)前行。沿溝而上,翻過貓兒丫就到了六合溝,也是兩山夾一水的格局,也是白云青山,雖然同是山區(qū),蒲家溝(養(yǎng)馬峽)的逼狹卻一掃而空。六合溝的視野開闊多了,遠遠的那座半圓的山頭,擱在兩側(cè)平平的山肩上,仿佛半截出山的太陽。 從貓兒丫緩坡東下,三四里地之后,漸見人家,既有穿斗式的立架木頭房子,也有地震后的磚混小樓,三三倆倆,沿路掩映于綠樹竹叢之后。貓兒丫是個自然的分水嶺,地震后的混凝土鄉(xiāng)村公路彎彎繞繞,沿溪而下,溪流漸行漸寬,偶有小潭,水清若無。山村寂寂,還未見人,早聞犬吠之聲,此起彼伏,像接力一樣,上家的狗送走我們,下家的狗就會自動迎上來。偶爾會出現(xiàn)個老人,“豹娃子,叫啥叫”,老人喝住狗,很自然的問一聲,“你們?nèi)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qie)耍啊”。一個去(qie)字,既無期盼,也未言明目的地,很有一種隨遇而安的感覺。 人家漸行漸密,從貓兒丫下行六里地左右,就到了一個十幾戶人家聚成的村落。馬路自西而東從村子中間穿了過去,北面人家的背后是一片從陽山山坡延伸到房子后檐的樹叢,南面人家屋后是一片參天的麻柳樹,樹林后邊是卵石大如斗的溪河,溪河過去里許就是延綿奔涌的陰山。村西頭路邊一口徑約五米的圓形水井,井中央是一座四方的臺地,臺地上建了一座四方挑檐的亭子,泉水自臺地四周涌出。井水如環(huán),繞亭周匝,從兩邊的缺口汩汩地流進水渠。井水如鏡,倒映著遠山近樹,水底幾條小魚滑來滑去,水面上幾個“看牛娃兒”一動不動,偶爾抬抬腳,一圈圈的細紋就接連不斷地擴散開去。西邊的水渠里有個老人在洗菜,問問他說這里叫龍池子,地圖上查查叫龍池村。 百把米長的村子,幾步就走到了東頭,望出去陽山、陰山兩列山脈列隊相迎,溪河蜿蜒東行,里許之外一個山嘴從陽山半山之中延伸下來直抵溪河。村子背后陽山巍峨,三座山峰直刺蒼穹,其中一座山峰懸崖壁立,一座山峰峭壁之上土色新痕,仍然強烈地昭示著5.12大地震這里曾經(jīng)的山崩地裂。 貓兒丫那個山梁之下,村東頭山嘴之上,陽山之南,陰山之北,四面環(huán)堵,一水東流,山村野聚,雞鳴犬吠,行人稀疏,雖無桃花,亦令人心曠神怡。 村子東頭,陽山腳下,一座白色三層小樓,走進一看,二樓掛著一個“好來居客!被献樱瑢崬檗r(nóng)家樂也。于是拿定主意,在此信然留步,聊為山村一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