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愛情始于大康 李白是晚婚,一直到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已經(jīng)26歲了。才在湖北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氏結(jié)婚。 古人一般喜歡早婚,F(xiàn)代人三十多歲還沒結(jié)婚的比比皆是,而在古代,為了繁衍人口,人們往往十幾歲就結(jié)婚了。 據(jù)史料記載,唐代曾有過兩次關(guān)于結(jié)婚年齡的規(guī)定,第一次是在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李白還沒出生,規(guī)定的法定結(jié)婚年齡為男年20歲、女年15歲以上必須結(jié)婚;第二次是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33歲時,唐玄宗發(fā)布了一條新的詔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睂⒎ǘńY(jié)婚年齡提到男年15歲、女年13歲以上。 嚴格講,李白在26歲才結(jié)婚,算是違法了。 李白晚婚,但并不代表李白不懂愛情。 青少年時期,15歲的李白在縣衙當小吏,因為得罪了縣令,放棄工作,逃到大匡山(位于今大康鎮(zhèn)下莊壩村)去讀書、修道。在這期間,他寫過一首《雨后望月》。詩是這樣寫的:“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乍一看,這首詩似乎沒什么問題,全是在寫月亮如何如何漂亮,風景如何如何美麗。但如果我們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蘊含著李白的初戀。 為什么這么說呢?君不見,詩的結(jié)尾處是“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眴栴}來了,這個“團扇”啊,是一種圓形的扇子。本來也沒什么,夏天嘛,大家都要用它來煽風。但自從漢朝的大才女班婕妤寫過一首《團扇歌》(又叫《怨歌行》)之后。歷代詩人都喜歡用“團扇”來形容愛情,尤其是隱喻失戀的心情。 我們知道,李白是大詩人,讀過很多前人的詩,班婕妤這首詩是很出名的,鐘嶸在《詩品》中贊揚這首詩“詞旨清捷,怨深文綺。”梁朝的時候,這首詩還曾被選入《昭明文選》,李白精通《昭明文選》,必然會讀到這首詩,肯定知道“團扇”隱含的寓意。 從醫(yī)學的角度來說,男孩子一般是10到13歲左右進入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會明顯增多,腦子里萌生出對女性的愛慕、思念,通過詩歌來表達對自己心儀的女孩兒的思念,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估計,李白這首詩不是一般的詩,而是一個十五歲小伙子所寫的一首隱晦的情詩。 俗話說:“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著!崩畎资且粋十五六歲的小伙子,按理說,正處于“睡不醒”的年齡段。他卻不睡覺,呆呆的對著天上的月亮“長吟到五更”。“五更”相當于現(xiàn)在的凌晨三點到五點,也就是說天都快亮了,他都還沒睡覺。我想,他多半不僅僅是在看月亮,光看月亮的話,絕對不可能看一個通宵不睡覺,很可能是因為看見了月亮而想起了心中的姑娘,是在思念她、想她。 由于史料的缺失,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無法知道李白初戀的對象是誰了,但是我們可以知道李白是個感情很豐富的人。 眾所周知,初戀是人生中最純潔、最真摯的感情,它不含有任何雜念。這種愛是不自覺的,卻是真誠的,感情色彩也是最豐富的,它不考慮家庭、財富、地位等各種各樣社會因素,是兩性之間最自然的愛戀。同時又是比較朦朧的,深受自身的好奇心驅(qū)使。這種自然的愛戀的流露,過了青春期就再也不會有了。而正因為不考慮家庭、財富、地位等各種各樣社會因素,所以“初戀”的成功率往往是很低的。 在唐朝,男子一般是在20歲左右結(jié)婚,而李白26歲才和許氏在安陸結(jié)婚。因此我推斷,李白在大匡山的這段初戀應該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只不過李白比較癡情,初戀失敗之后一直不肯接受新的感情,從15歲一直拖到26歲,整整拖了11年,才不得不接受“分手”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這才在安陸和許氏結(jié)婚。 寫到這里,不禁使人想起一句歌詞:“青青山上臥呀臥白云,難活不過那個人呀人想人。一屹塔塔那云彩飄山頂,妹妹你就在那哥哥心坎里!保ㄉ轿髅窀琛峨y活不過人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