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客 于 2012-10-22 15:27 編輯
周日下午偶得閑暇,聽自由騎行群的千里單騎準備去一處林蔭山道。一不留神把集結(jié)時間疏忽了,結(jié)果晚到十分鐘,趕到明華酒店前早已是人去車無。于是,只好一人獨自沿著河堤使勁地追趕。其實也大概知道那個位置,就是過了雁山湖不遠左拐一條山道就是。還好,到了路口看到千里單騎、淡然,還有一位朋友未曾謀面。不用寒暄,跟著他們往山路走去。開始那段路只能推行,由于剛下過的雨,小路略顯得泥濘濕滑。推上一個小坡,幾個騎友按耐不住,跳上車奮力前行而后不見了蹤影。茂密的樹林,郁郁蔥蘢的灌木,小道鋪滿了落葉,四周一片寂靜,空氣格外清新。俺也試著騎了幾段較為平坦的山道,不時有藤蔓或樹枝掛扯,有時還會拉下俺的帽子,一不小心還會拐向小道邊,微微的細汗不一會兒就布滿了后背,此時此刻感到了騎行獨有的愜意。
途中有處岔道,不遠處傳來千里的呼喚:一客!左拐!一株倒地漆木樹攔在了小道上,四個人試圖弄斷它未果,只得抬車而過。
不遠處看到竹林中簇擁的土墻房子,提車走上一小段石板路,轉(zhuǎn)過來就看到了一大堆山地車互相?吭谝黄,十幾位身著艷麗騎行裝備的騎友把個小院擠得滿滿當當。先是千里帶大家尋訪兩處廖姓老墓地,之后又爬山去另一處更大的。俺對墓地木有太大興趣,隨即與主人唐大姐閑聊起了院落由來。唐大姐今年七十一歲,似乎看起來只有六十多歲的樣子,想來是山村環(huán)境的原因吧。她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森工局下放到此地,一直沒有離開過。他告訴俺,此地名為韓家大山,歸豆(我覺得應該是“竇”)坪村管理,順小路直上翻過山就是到武都的七里坡,兩點方向翻山可以到?jīng)]有了南塔的南塔山。她有子女在山下,在山上過慣了農(nóng)耕生活,住不慣城里的高樓,白天一個人在山上種點菜,晚上在山下的寺廟里居住。她把收獲的紅豆和毛毛豆給俺看,很是得意。
這處院落本是聯(lián)著三家的院落,以前住著韓、趙、唐(不知道唐大姐夫家姓氏,沒敢問)三姓人家,據(jù)說原來位于老公園旁邊的韓家花園就是韓姓人家的資產(chǎn),如今都搬到山下或城里居住去了。原本幾套四合院房子現(xiàn)已經(jīng)成了一片廢墟,唐大姐用廢棄的木料蓋起了類似窩棚一樣的房子,有臥室、灶房、儲物間。灶房里很凌亂,不過用具一應俱全。院落旁有一處茂盛的竹林,看似以前應該有水量不小的山溪流過,而今只看見干涸的水道了?粗戏孔拥膹U墟,和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窩棚,想必她的生活質(zhì)量應該是很低下的;人僅僅是活著,并不需要太多的這樣那樣;看她滿足、平淡的表情,是否是可以認為,快樂和痛苦,財富和煩惱,相克相生,一切都是并行并發(fā)著呢
時間在幽靜的山林小院中過得似乎很快,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一時間也等不得眾騎友,家里尚有瑣事須得提前返回,便請?zhí)拼蠼愦鸀楦嬷Ю飭悟T等,先行下山而去。
韓家大山,俺還會來嗎?
PICT0113.jpg (239.72 KB, 下載次數(shù): 1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4:25 上傳
PICT0104.jpg (259.86 KB, 下載次數(shù): 1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4:25 上傳
PICT0106.jpg (240.36 KB, 下載次數(shù): 15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4:25 上傳
墓碑背后刻有“瓜瓞綿遠”,寓意家族象藤蔓結(jié)瓜一樣興旺。
PICT0107.jpg (243.86 KB, 下載次數(shù): 1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4:26 上傳
PICT0111.jpg (277.18 KB, 下載次數(shù): 15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4:26 上傳
PICT0100.jpg (230.24 KB, 下載次數(shù): 14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5:18 上傳
唐大姐和她的灶房。
PICT0103.jpg (240.83 KB, 下載次數(shù): 14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5:18 上傳
廖姓女性墓碑。
PICT0108.jpg (169.05 KB, 下載次數(shù): 1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5:18 上傳
唐大姐把這個叫“毛毛豆”,以前看市場賣過。當年下鄉(xiāng)在老鄉(xiāng)家吃過,不知道叫什么學名。
PICT0109.jpg (188.83 KB, 下載次數(shù): 1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0-22 15:18 上傳
這是山上長的紅小豆。
|
一客 那還等什么?老人家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發(fā)表于 2012-10-23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