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jpg (172.67 KB, 下載次數(shù):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8-10 13:42 上傳
那日溪邊風波之后,李白明顯感覺到蘇清月在刻意回避他。去竹幽居,常常撲空;路上“偶遇”,她也總是低頭匆匆而過,眼神躲閃,不復往日的清澈坦然。 李白心中煩悶,既惱恨那群浪蕩子,又憂心蘇清月的恐懼,更對自己可能給她帶來麻煩而自責。少年心事,百轉(zhuǎn)千回,難以排解。 這夜,他心緒不寧,書也讀不進,劍也練不好,索性獨自劃著小舟,又來到涪江之上,停泊在熟悉的太白洞口附近。 江水嗚咽,山影幢幢,更添寂寥。他下意識地望向?qū)Π兜臒艋\洞崖壁——那夜夜為他亮起的燈火,如同暗夜星辰,曾是他苦讀時最溫暖的慰藉。 然而,今夜,燈籠洞的方向一片漆黑!那盞熟悉的燈火,沒有如約亮起! 李白的心猛地一沉!一種強烈的不安攫住了他。是因為那群浪蕩子的騷擾,讓她不敢再來了?還是……她真的因為害怕牽連,決定徹底遠離自己了? 他再也按捺不住,將小舟奮力劃向燈籠洞方向。靠岸,攀上陡峭的崖壁。 崖頂平臺空無一人,只有夜風吹過荒草的簌簌聲。他焦急地四下尋找,借著微弱的月光,終于在崖邊一塊避風的凹石后,發(fā)現(xiàn)了那盞熟悉的、用竹篾精心編制的防風燈籠!燈籠完好無損,靜靜地躺在那里,旁邊還放著半截未燃盡的牛油蠟燭。 燈籠在,人卻不在。她是故意不點的! 李白怔怔地站在崖頂,夜風吹得他衣袂翻飛,心中卻一片冰涼。他俯身,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盞燈籠。竹篾被摩挲得光滑溫潤,仿佛還殘留著她指尖的溫度。他點燃燈籠里的蠟燭,昏黃溫暖的光暈立刻驅(qū)散了身周的黑暗。他將燈籠掛在崖邊最顯眼的老松枝椏上。 然后,他退后幾步,對著官渡村的方向,深深吸了一口氣,用盡全身力氣,對著空曠的夜色喊道:
“阿月——!你看!燈亮了!我沒事!他們不敢再來!別怕——!” 少年的聲音帶著急切、承諾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懇求,在寂靜的山谷間反復回蕩,驚起無數(shù)夜鳥,撲棱棱地飛向遠方。他一遍又一遍地喊著,直到聲音嘶啞,直到江風將他的呼喚帶向村莊的方向。 他不知道蘇清月是否聽見,更不知道她聽見了會作何想。他只能固執(zhí)地守著這盞燈,如同守著一個渺茫的希望。 燈光搖曳,映著他孤獨而執(zhí)拗的身影,在崖壁上投下長長的、寂寥的影子。 那盞點亮的燈籠,不僅是為夜讀照明,更是他試圖穿透隔閡、傳遞心意的信號,在茫茫夜色中,微弱卻倔強地亮著。 (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