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彼時正好 36 歲的我,健康命運在一次工作中陡然轉(zhuǎn)折。從三米多高的高處摔落,臀部著地的瞬間,腰痛如電流般襲來。 我緩緩站起,彎腰復又直起,那疼痛絲絲縷縷,再彎再直,依舊如影隨形。然而,我并未在意,繼續(xù)投入工作。 俗話說:"有傷就有寒"。夜晚,腰痛繼續(xù),"冷顫"突如其來。蓋了兩床被子,卻依舊難抵那渾身的寒冷。一個多小時的煎熬,不知怎的,竟迷迷糊糊睡去。次日,腰痛依舊,我卻固執(zhí)地繼續(xù)跑步、上班。一個多月后的清晨,腰痛得竟無法直起,右腿一根筋麻木至腳趾,不能走路不能彎腰,走幾步便要坐下歇息。醫(yī)院的診斷,猶如大難臨頭 —— 腰椎間盤突出,需住院治療。 院長親自施治,消炎、止痛、打封閉,可腰痛腿痛依舊頑固。年輕氣盛的我,四天后便毅然出院。腰仍痛,腿也麻,上不了自行車,走路亦艱難。但我依舊堅持每天跑步,上班干活。下班洗澡時用燙水燙腰,幾日之后,腰痛竟慢慢消散。醫(yī)生說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不能睡席夢思,只能睡硬板床?墒彀雮月中,總有那么一天清晨,腰直不起來,腿也走不動路,那時的我,陷入深深的絕望。西醫(yī)說動手術風險極大,中醫(yī)治療又似乎靠不住,難道下半輩子真要在輪椅上度過?如此,十幾年悄然流逝。 十幾年里,腰椎間盤突出如影隨形。發(fā)病時,腰痛難耐,只能彎腰前行,舉步維艱。我無數(shù)次思索,這腰椎間盤突出難以治愈,能否尋得一個法子與之和平共處?多數(shù)時間,腰不痛、腿不麻,少數(shù)時間卻發(fā)病兇猛,有時一痛數(shù)日,甚至非看醫(yī)生不可。為何發(fā)病多在清晨?腰,乃人體供血中樞。中醫(yī)云,"痛者不通,通者不痛"。腰痛,說明這中樞神經(jīng)不通了。為何不通?睡前尚通,起床后卻不通,定是睡覺時腰部受涼,血管收縮,血流不暢,故而疼痛,腰難直起,腿亦麻木。 原因既明。若睡覺時以圍護腰,使其不受涼,是否腰便不再痛?于是,我找來一件厚毛衣,一剪為二,做成腰圍。夜晚睡覺時穿在腰上,腰部頓感溫暖,果然,腰痛不再,如此平安度過一兩年。夏日炎熱,不想再用腰圍,可十天半個月后,疼痛又至。看來,這腰圍是斷不能取了。 腰椎為何易受涼?只因腰部肌肉太少,難以保護腰椎。增加腰部肌肉,豈不是能更好地保護腰椎?2012年,我開始鍛煉腰部肌肉,白天扭腰幾次,晚上在床上挺腰十來分鐘。一段時間后,腰部充滿力量,夏日夜晚不用腰圍,白天亦不再腰痛。 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與腰椎間盤突出相處幾十載。從最初的簡單硬抗到如今的智慧應對,從當初以為會在輪椅上度過余生到如今的無拘無束。最大的感悟便是,疾病不可硬抗,有些疾病雖無法治愈,但只要找準病因、控制病因,我們便能與之和平相處。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