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幾個養(yǎng)老院的人物故事—— 1-中年喪子的王婆 樹底下有個拿著掃把正在掃落葉的嬢嬢,她滿頭白發(fā),略顯滄桑。 十幾年前她的獨子因為一場車禍不幸離世,當時孫子只有六七歲,兒媳婦撐起了養(yǎng)家的重擔。 起初,老人還能幫著照顧孫子,干干家務(wù),雖然殘缺的家里倒也是將個爛究。后來老人上了年紀,又得了病,兒媳婦又要照顧小孩,還要照顧她,慢慢地,變得力不從心。 王婆要強了一輩子,她不愿再拖累家里,自己早已打好了主意。她去街道哭窮,說難處,跟工作人員耗了幾個月,沒辦法,工作人員給了她一個名額,將她送進了養(yǎng)老院。 想來,兒媳婦和孫子對她應(yīng)該不錯,隔三五天就會來看她,逢年過節(jié)都會來接她回家。只是那份孤獨,只有我們看得到。
2-年輕時的浪子,老無所依的張大爺 張大爺年輕時在錫城道上可是響當當?shù)娜宋,?jù)說做了不少荒唐事。開過出租,做過“倒爺”,掙了第一桶金。 后來這些錢都揮霍在女人和“兄弟”身上。后來沒辦法重操舊業(yè)又想倒一手,而這次,他卷了貨款跑路了。最后被抓回來,碰上八十年代“嚴打”時期,被判了十幾年。好不容易熬到出獄,卻與這個社會完全脫了節(jié)。 就這樣,張大爺開始擺爛,前前后后進去了三四次,最后一次出獄,也落下了病根,孤苦無依,就這樣被街道送進了養(yǎng)老院。 如今的張大爺,算是食有三餐,住行齊全。 我經(jīng)常會給張大爺散上幾根煙,聽他講述過往的光輝歲月,不禁唏噓。他骨子里的那股“義氣”猶在,時不時還會塞給我?guī)装嫌阉退牟枞~,每當有“不聽話”的老人“鬧事”,他還會充當起“老大”的角色,三句兩句就讓對方啞火。
3-恩愛的老兩口 這是一個靠近走廊的單間,時不時會傳來一個嬢嬢的歌聲,放眼望去,一個老大爺癱瘓在床,嬢嬢跟著唱戲機在給大爺唱歌,想來他們算是恩愛吧。 聽說,他們的兒子,女兒都出了國,說起子女,他們滿臉驕傲。子女出國不久,老爺子就患病癱瘓了,嬢嬢一個人照顧不過來,就把他送了進來。 因為住得近,她每天上午,下午都會來一次,給老爺子弄點吃的,唱唱歌跳跳舞,還會跟護工阿姨說說他們的子女,拉拉家常。而他們到底幸福不幸福,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吧。
來自: iPhone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