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中
對我而言,“老三中”是一個地名,是一個集體,是一所學校,是一種溫暖,更是一種難以釋懷的情感。
“老三中”又叫明鏡中學,他是我的母校,我的初中和高中生活都在這里度過;“老三中”,她也是我曾經(jīng)工作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人生光陰的中最青春的十四年,我都在這里和我過去的老師以及后來的同事一起礪耕教壇。這個地方,想說的太多;這個名字,恰如歲月和長河。當我踏著青春的行板,當我經(jīng)歷時光的風霜,當我看到我們以另一種方式歸來,我想為“老三中”唱一曲心靈的贊歌......
這幾天,曾經(jīng)初中的班主任李昌太老師退休后建了個名為“老三中”的微信群,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56個老師入群了,欣喜之余,發(fā)現(xiàn)群里每天都特別熱鬧。多年不見的老友、同事、領導,愉快地聊天,愉快地回憶過去,愉快地分享如數(shù)家珍的照片,愉快地每天不辭疲倦地問著早安。愉快滿滿,回憶滿滿,無盡情懷,悠悠綿長。
我是“老三中”的學生,我對“老三中”老師有著很深的懷想,有著清新如初的記憶......
曾記得學生時代,邱興柏校長開學典禮上的諄諄教誨,至今我還拿您當年講過的“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來教育我現(xiàn)在的學生。
曾記得唐義忠校長(也是我初中的語文老師)那年端午節(jié)在黑板上寫下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那時,我第一次知道了屈原的偉大,第一次覺得老師是那么的有水平、有文化,第一次覺得文學是如此美好,文化是如此博大,我想后來我能夠走上語文教學崗位并時時寫點文章,這第一次的感覺是十分重要的吧。
曾記得王楚平老師、李昌太老師每天一早拿著棍子、吹著哨子,隨著起床鈴聲,準時吆喝我們起床鍛煉的情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不講報酬,沒有怨言,有的只是教育的情懷和神圣的使命。規(guī)范的體育課,頂著寒風的冬季象征性長跑,而且有一個十分美好的目的地----從二郎廟到北京天安門廣場。
曾記得喜歡抽煙又兢兢業(yè)業(yè)的鄧清朝老師、平實和藹的廖勝德老師、知識淵博又十分嚴厲的陳家全老師、很有特點意識超前的梁金發(fā)老師、美術課上揮舞著蘭花手的張爾明老師......
曾記得溫柔可親如媽媽般的凌玉祥老師、周碧華老師、詹學新老師、龔至輝老師、周瑛老師......
曾記得化學劉摩爾瀟灑漂亮的勾手上籃,帥氣俊朗的羅勇老師行云流水的三大步運球,王吉祥老師頗有特色的超遠三分投籃動作,王楚平老師、李昌太老師、唐義忠老師在五千米賽道上不知疲倦地奔跑......
曾記得數(shù)學劉明老師高達俊秀外表下優(yōu)雅的數(shù)學板書,頭發(fā)微黃、肌膚白皙的左小青老師飄逸的甩頭,英語茍正友老師前衛(wèi)時髦的裝束和并不安分的激情......
曾記得唐世貴老師那頗具渭河口音的語文課堂,黃際廉老師把“竹下登”讀作“腳下登”的中江方音。
記得的老師還有很多很多,記得的情形也還有很多很多......
但我最不能忘懷最需要感恩的是何祥剛老師。
您是我的高中地理老師,高三的班主任;您是我的親人,如父親一般的親人;您是我的燈塔,是我前行路上光輝的指引。
我在課堂上和您的兒子一起會為了一個問題和您直面爭論,直到讓您結舌不語;我在高考預選后會和其他同學一起外出瘋游,讓您為了找我回來大費周章;我會在高中生不該做的事情上頂風作案,讓您難堪;
但您依然執(zhí)著地給我關愛,給我溫暖。我會在您家里經(jīng)常吃著師母周碧華老師炒得香味悠長的回鍋肉,您的小灶讓我感激,您的恩情讓我永生銘刻!
今天,您已經(jīng)離開我們好長好長的時間,您再也不能回到這個微信群里。但當我看到老師們發(fā)出的照片里您戴著帽子、一身西裝、標準微翹的鼻梁的照片,我的眼睛濕潤了,關于您的回想便浮想聯(lián)翩了起來.....
前兩年,高中八八級同學聚會,宋官云同學發(fā)出了當年高二時您手寫的座次表,娟秀的字體,熟悉的感覺滾滾而來。
“老三中”的老師是非常敬業(yè)的,也是非常優(yōu)秀的。除了我列舉的以外,還有很多老師的名字我都可以脫口而出。是我的老師們,是“老三中”的老師們,是我的同事們,用教育的情懷撐起了江油北片區(qū)教育的藍天,是你們,讓“老三中”享有了江油教育界黃埔軍校的美譽。
我以我曾經(jīng)遇見這么多優(yōu)秀的老師為榮,我以我曾經(jīng)是這個優(yōu)秀的集體的一員為傲。
當然,我的中學生涯也是在“老三中”度過的,學生時代里關于“老三中”的記憶也同樣讓人不能釋懷......
我一定記得和同學們一起挑著糞桶去澆灌玉米的情形,我一定記得把石頭從河壩里搬回來一塊一塊砌圍墻的情形,我一定記得學校水泥廠每天看起來甚是威武的煙囪和小賣部里令人眼饞的水果糖和冰棒。
不會忘記伙食團吉大爺打菜時那只很有水平的抖動的手,不會忘記那兩分錢的一大碟的泡菜,不會忘記飛也似地奔跑去搶飯,不會忘記桃園、李園、桔園、柑園里老師家里深夜的燈光,不會忘記偶爾會上演的壩壩電影,不會忘記師姐那年溺水時全校的驚悸。
應該記住的還有教學樓樓梯間那每年更新的金榜題名,總在幻想哪一天那上面也會有我的名字;應該記住的還有校園的木芙蓉、夾竹桃、梧桐、垂楊柳,當然更不會忘記那簡陋的木床和擁擠不堪的學生宿舍和那半夜尿床的同伴。
我會清楚地記得當年生化組那副有趣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烏龜王八巨恐龍,皆爬蟲”,下聯(lián)是“甲烷乙烯蛋白質(zhì),為有機”,然后還有一個有趣的橫批“生化聯(lián)姻”。
在“老三中”,一代又一代教育人傳遞著“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最淳樸的道理!
在“老三中”,簡陋和樸實,責任和擔當,使命和真理早已經(jīng)深入每一個老三中人的靈魂!
但后來,老三中搬遷了。
后來,更多的老三中的老師離開了。
后來,我也離開了老三中。
不過,離開是為了更好的相聚。今天“老三中”這個群里是這么的火熱,“老三中”這個群里的群眾是這么的親熱。
我驕傲地看到:“老三中”已經(jīng)以另一種方式神圣歸來。
20200604_255935_1591276790758.jpg (84.59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4 21:20 上傳
20200604_255935_1591276790834.jpg (76.84 KB, 下載次數(shù): 6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4 21:20 上傳
20200604_255935_1591276790900.jpg (64.38 KB, 下載次數(shù): 4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4 21:20 上傳
20200604_255935_1591276790965.jpg (56.27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4 21:20 上傳
20200604_255935_1591276790987.jpg (47.83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4 21:20 上傳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