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方言》賞析 博大精深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文明的土壤,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同一地域人們情感和靈魂的歸屬,是最接地氣的草根文化,記載著一個地方歷史、經(jīng)濟、政治、民俗等的發(fā)展與變遷。 江油方言是江油千百年積淀下來的的文化活化石,是江油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人們津津樂道,口傳心授,世代相襲。說家鄉(xiāng)方言,傳家鄉(xiāng)文化,銘記鄉(xiāng)音鄉(xiāng)愁,是江油人自尊、自愛和自信的深厚情結,哪怕走到天之涯海之角也揮之不去,沒齒難忘。 由江油市政協(xié)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劉術云先生等編著、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江油方言》,對傳承和弘揚江油本土文化,增強江油人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彰顯四川方言豐富生動的文化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是江油保護地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又一重大成果,走在了四川乃至全國的前列。
一、創(chuàng)新是《江油方言》的最大特點 1、明確指出了江油方言聲韻的幾個顯著特點。 首先在說明中明確指出,江油方言聲母沒有前鼻音n和卷舌音zh、ch、sh,只有舌邊音l和平舌音z、c、s,因此“你、里”不分,“只、資”不分,“癡、疵”不分,“森、申”不分;但有方言聲母“ng”(川話、關中話、粵語、閩南語等均有此聲母),因此“挨”讀成了“ngái”,“硬”讀成了“ngèn”;把“h、f”相混,“胡豆”讀成了“福豆”,“糊涂”讀成了“福涂”;f、p相混,“筏子”讀成了“耙子”;j、g相混,“上街”讀成了“上該”;x、q相混,“不像”讀成了“不嗆”;g、k相混,“灌溉”讀成了“灌慨”;x、h相混“皮鞋”讀成了“皮孩”; c 、s相混,“豆豉”讀成了“豆飼”等等,不一而足。 江油方言韻母沒有合口呼uo,只有開口呼o;沒有舌根鼻音ing、eng,只有和舌尖鼻音in、en,因此“因、英”不分,“僧、生”不分;o、e、ei、ai和 ê 混淆不清,如“墨、伯、陌,這、客、色, 給、肋、黑, 百、麥、窄”等不少字在江油方言中韻母都變成了ê。 江油方言陽平調(diào)多,如“吃、說、血、熱、墨、色、樂、藥”等都是陽平調(diào),因此溫和親切是江油方言的一大特點。 這些新理論的提出,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江油方言與普通話相比較簡單易學的聲韻特點,既是江油方言理論研究的重大突破和跨越,也是對四川方言理論研究的大膽探討,給《江油方言》中文白異讀的方音字準確地注音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讓讀者能夠輕松地學會和掌握江油方言。 2、《江油方言》堅持以音尋字和以意定字,大膽辨證了一些方言字的具體寫法,是該書的又一大創(chuàng)新壯舉。如“鼓倒”是傳統(tǒng)寫法,而《江油方言》大膽改寫為“牯倒 憑勢力強制強迫”;對已婚婦女的俗稱人們長期都簡單地寫為“婆娘”,音不對意有別,而《江油方言》打破常規(guī),大膽地由音取字,開天辟地寫為“婆嬢 對已婚婦女的泛稱”,使方言字的音、形、義都顯得貼切、準確而生動。 《江油方言》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唯一性,一般都只用一種寫法表現(xiàn)。由于方言字沒有定論,仁智見仁智者見智,如表示閃電的四川方言竟然有“霍閃、矐睒、矆睒、矆晱、火睒、火閃、活閃、合閃”等多種寫法,而《江油方言》只用音同、形似、意切的“火閃”來表現(xiàn)。 3、探索開拓出了一條方言文化記載和編纂的新路子,成為《江油方言》的最大特點和亮點。《江油方言》并不是簡單地按首字音序或筆畫多少進行編排,而是避輕就重地分社會、自然、行為、感知、名稱、面貌、勸誡、諷罵、其它等九篇,每篇又分詞條類和句類進行編排;詞條類又分別按一字型、二字型……五字型編排,并且把結構相同或相近的條目集中編排,滿十條以上的還獨立成小節(jié),整齊美觀;句類按句尾字現(xiàn)代漢語音韻編排,讀之朗朗上口。如此另辟新徑的編排別具特色,前所未有,易讀便查。 二、《江油方言》的意義 首先,把日常的口頭語言變?yōu)榱藭嫖淖郑鞔_了很多方音字的具體寫法,令人豁然開朗,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如:“魌(qī)頭 好處,便宜”;“圿圿(jiájiá) 皮膚污垢”;“㮟㮟(kākā) 角落”;“敹(liāo) 縫補, 縫綴,如‘敹腳邊’”;“呌( jiào)治 靈驗,見效”;“囟(xìn)米子 嬰兒頭頂骨頭尚未長合處”;“靸片鞋(sápiánhái) 拖鞋”;“歠(cō)一頓 吃喝一頓”;“缺缺齾齾(yāyā) 器物邊沿缺損,參差不齊”;還有“擩(r ú)”、“煪(qīu)”、“䯊(qiǎ )”、“腳骭(gǎn)”、“奓(zā)開”、“吂(māng)子”、“籪(duán)倒 ”、“黢黑(qūhế)”等等江油方言生僻字有300多個,并把那些生僻字集中編排于書后附錄中,便于認讀,因而也成為了《江油方言》一書的又一獨創(chuàng)和亮點。 書中比較恰當?shù)剡\用了同音字、同義字或近音字、近義字表現(xiàn)江油方言,如 “跙(qiè)了 去了”;“嬲(liāo)家 婚外情人”;“艮(gěn)的 完整的”;“操得閫(kǔn) 有本事,混得體面”等等, 《江油方言》還標明了一些文白異讀的方言字,如“小蔑蔑(mīmī)、河堤(tí)、鑄(dào)”,以及一些古音字,如“撾(zuā)勾子”等等。 《江油方言》對一些書中完全找不到的方音字做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在拼讀和書寫上進行了大膽探索,直接用漢語拼音表示,以音代字,使那些字典中沒有的方音字有了可認讀的具體寫法,貼切而簡單;如“xer 質(zhì)量差,不結實,如‘這個板凳這么xer,哪遭得住整’;或量不足,如‘這么xer,一斤有八兩莫得喔’”;“齁ber 氣喘病患者”等等。 其次,《江油方言》融史料性、典籍性、工具性、知識性為一體,對于研究江油地方語言學、社會學、歷史學、倫理學、民俗學、方志學,以及方言文藝創(chuàng)作和提高人們的地方文化素質(zhì)等都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和學習價值,從中可感受到江油的鄉(xiāng)風民俗,生產(chǎn)生活方式,以及社會變遷等等,如“字庫,裹肚子,襪遛ger,戽水篼,哥背妹出嫁”;以及“拉不完的中壩,填不滿的成都”;“嗩吶子上龍安——還在哪里啦(“哪里啦”為吶哩啦,意為離事情成功還早著呢)”等等,是江油寶貴的文獻資料。 其三,《江油方言》所收集的江油俗語、諺語、歇后語、習用語、特色短語等達近萬條之多,體現(xiàn)了江油方言是各種移民文化碰撞磨合、兼收并蓄而生的特點,是目前搜集整理方言最豐富的地方文化書籍,不但彰顯了江油方言的魅力,為傳承江油方言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豐富了四川方言的文化寶庫,進一步凸顯了四川方言的博大精深。 如果說四川方言是中國方言的“土豪”,那么《江油方言》堪稱土豪中的豪強。 其四,為了使讀者明白一些方言的來龍去脈,書中方言典故不少。 我們把內(nèi)褲稱為“窯褲”,為什么不寫為“偠褲”、“搖褲”或“瑤褲” 呢?因為“窯褲 即窯工穿的內(nèi)褲,又稱火窯褲或火炮兒。無論出窯還是裝窯,窯里總是高溫,加 之繁重的體力活,窯工總是汗流浹背,只好僅穿貼身短褲干活而得名,后來變成內(nèi)褲的統(tǒng)稱”。又如 “杭實 能干。舊時杭州女人西來四川打拼,她們見多識廣,能歌善舞,有的還會琴棋書畫,頗有江南 才女風范,川人佩服不已,贊其杭實”;“蘇氣 雅致,漂亮。以前蘇州人穿著打扮最漂亮,整潔新 潮而得體,溫文爾雅,頗顯江南才子佳人風范,川人稱為蘇氣,即蘇州氣質(zhì),蘇州氣派,亦稱“蘇蘇氣氣” 等等。 其五,有利于了解江油今天和昨天的豐富語言,喚醒我們的血脈記憶,增強江油人自尊、自愛、自信的自豪感,同時對幫助外地人和外國人了解江油方言,增進江油與全川、全國、及全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擴大江油影響,提升江油文化品位,促進江油經(jīng)濟發(fā)展等也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毋庸諱言,《江油方言》存在收錄內(nèi)容未能窮盡,有的條目也不夠地道,歸類分篇不盡合理,解詞釋意不盡備道等等缺點,但瑕不掩瑜。 《江油方言》具有較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史料性、典籍性和方志性,它的橫空出世,是彰顯、傳承和弘揚江油地方文化,增強江油人文化自信,喚醒我們血脈記憶,聽見鄉(xiāng)音鄉(xiāng)愁,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難得的一部佳作,必將永載江油文獻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