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韓代貴 于 2016-8-21 11:43 編輯
昨天爬山很耗體力,今天決定在客棧休息一天。 電視里很多民族地方都有做糍粑的表演,自己上學(xué)工作以后也經(jīng)常吃糍粑。記得第一次到南京上學(xué),看見學(xué)校有糍粑賣,就買了一份,盛進不銹鋼盆后很是懊悔,不就一塊油炸過的糯米團子么?電視里的糍粑,大多也是用糯米做成,有的成團,有的成餅。這樣的糍粑,顛覆了我的三觀,自小我吃的都是洋芋糍粑,其實也可能是我在顛覆別人的三觀,別人自小也許吃的就是糯米糍粑呢,你看,糍粑不就是米字旁嗎?既然休息,那就做點糍粑吃吃吧,帶著兒子嘗嘗他爸爸的童年美食。 婆婆撿了大半筲箕的洋芋,到水溝里去洗。她家的洋芋就堆在客棧前面木頭房子的地面上,很大一堆,占了半邊屋。有的洋芋大如拳頭,有的就像雞蛋,有的就像乒乓球,表面還帶著一層泥灰,和我們在菜場買的比起來,又小又難看!白约簱齑蟮牧舴N。開春就種,夏初就收”,老婆婆說,“這洋芋好吃”。這小洋芋確實好吃,昨天晚上的洋芋片片炒臘肉已經(jīng)嘗過了,灶孔里的火燒洋芋也吃過了,不如菜場的沙,但比菜場的韌,感覺細膩,味道還真不錯。早晨還看見婆婆剁洋芋喂豬,“吃不完的就喂豬了”,現(xiàn)在我們是在和豬掙食啊,回去的時候一定要帶點洋芋走,“這東西從來不打藥”。 半鍋洋芋和水而煮,個把小時就熟了。桌子上放上半碗冷水,旁邊就是一筲箕熱氣騰騰的洋芋,我們一邊蘸水一邊剝皮,忍不住直接吃掉了好幾個,人多手眾,一會兒工夫就是半筲箕黃燦燦的光洋芋了。其實,人生永志不忘那種超好吃的感覺,往往都發(fā)生在自己小的時候,往往都發(fā)生在偷吃的時候,哪怕是一顆沒有鹽味沒有糖水的光洋芋,也勾起了我對童年美味的無窮回憶。 大石碓窩就靠在客棧門前木頭房子的墻邊。客棧主人直接把它推倒在檐溝跟前,婆婆端來一盆水,拿著竹刷子在碓窩里邊澆水邊刷,主人咕嚕咕嚕把碓窩轉(zhuǎn)半圈,婆婆接著再刷。濕漉漉的碓窩露出了藍色的底蘊,可能它這一年來都沒有用過。也許,古代就靠這原始的碓窩舂米,也許,今天的這碓窩只剩下做洋芋糍粑這唯一的用途。兒子拿著兩頭粗中間細的碓棒,和同學(xué)嘻嘻哈哈舞來舞去,很多人都會跟他一樣,哪里見過這樣神奇的武器呢?也許連棒槌都不認識,何況這兩頭都像棒槌,但又都比棒槌粗的碓棒呢?就像遠古神兵利器一樣的碓棒﹗ 洋芋冷了。婆婆端著一筲箕洋芋站在碓窩旁邊,小胳膊小腿的客棧主人沒搨上幾下就有點拎不動了,兒子接過碓棒也來了幾下,然后是他同學(xué),最后還是我親自動手。越搨越細,越搨越粘,每一棒搨下去,跟著提上來的就是一長串的土豆泥,像綢子一樣光滑細膩卻又粘連不斷。兒子和同學(xué)圍在旁邊,偶爾又興致勃勃地幫著舂兩下,小白狗不停地圍著人群打轉(zhuǎn)。背上汗如雨下,我不禁又回想起小時候搨糍粑的場景來,那個時候自己總是興致沖沖地要求搨上幾下,可老是被父親拒絕,好像那也是只有成年人才可以做的神圣的事情﹗ 就著辣椒水,就著蜂蜜水,我們喜滋滋地吃完了滿滿一面盆的洋芋糍粑。兒子很高興,他同學(xué)也很高興,他們嘗到了在城里從來沒有吃過的糍粑,他們見到了用最簡單的食材,經(jīng)過最簡單的加工,卻生產(chǎn)出了他們從來沒有嘗到過的美食。我卻若有所思,其實調(diào)料少了兩味,那就是酸水,農(nóng)村人自己做的酸菜的汁水,還有就是青花椒水,用青花椒連枝帶葉做成的一種蘸水。“椒子樹種幾年就要死,我們家也沒有椒子樹了”,婆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