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簡易跳墩子、水碾和存而廢的偏橋 姚家場西南角到芙蓉溪對岸龔家灣有簡易跳墩子,30幾米長。 下行百余米,有攔河堰與水碾遺址。水碾設西岸,要使水碾轉動,首先要一定的水位。此地用長石板橫溪連續(xù)側立,反復疊加三兩層,形成攔河堰,水位升,水入碾坊。東岸村一跨橋板,架于天然大石上,不知此地是否曾經為橋。 下行近兩里是太平2村9組,31°39'26.88"北,104°54'20.59"東,有橋名偏橋,西側近兩孔露出水面,剩余部分浸入水面之下,見其形而不能行,只待夏天未漲水時可赤足卷褲踏橋而過。 偏橋7墩8孔,東西向,測其邊孔,3.33米長,0.77米寬,0.24米厚,中流兩跨略微向下游傾斜而不倒,加上西高東低,這便成了十足的偏橋了。 偏橋位于文家大院和馬家院附近,是兩個家族對外交通重要通道。先人為什么要修這樣一座低矮的橋,讓它的使用壽命大大縮水呢?觀地形,橋西岸為小凸形地塊,再西有漕溝。想芙蓉溪水至此,原一分為二,后西溝成旱地,水只走東側,偏橋就成了一座顯得低矮的石橋。后來,蘆家橋壩體蓄水使水位大幅上升,偏橋就成了一座水下之橋。 下行,到林河廟附近的文家大房子。
IMG_8610.JPG (118.98 KB, 下載次數: 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2 上傳
IMG_8608.JPG (114.65 KB, 下載次數: 9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2 上傳
IMG_8725.JPG (116.52 KB, 下載次數: 1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3 上傳
IMG_8739.JPG (163.85 KB, 下載次數: 1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3 上傳
IMG_8769.JPG (101.28 KB, 下載次數: 1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3 上傳
IMG_8601.JPG (80.9 KB, 下載次數: 16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4 上傳
IMG_8602.JPG (101.17 KB, 下載次數: 20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4 上傳
IMG_8607.JPG (143.42 KB, 下載次數: 2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5 上傳
IMG_8599.JPG (68.64 KB, 下載次數: 20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1 21:24 上傳
|
不差糧 謝謝
發(fā)表于 2015-3-21 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