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01.jpg (81.88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8-15 15:47 上傳
李白在燈籠洞崖頂固執(zhí)地點亮燈籠、嘶聲呼喊的舉動,終究還是傳到了蘇清月耳中。 村人議論紛紛,有笑他癡傻的,也有感嘆少年情深的。 蘇清月躲在自家小屋的窗后,遠(yuǎn)遠(yuǎn)望著對岸山崖上那點倔強亮著、徹夜不熄的燈火,聽著風(fēng)中隱約傳來的嘶啞呼喊,淚水無聲地浸濕了衣襟。她心疼他的執(zhí)著,更害怕這執(zhí)著會給他帶來真正的災(zāi)禍。 幾日后,李白接到了父親李客的來信。信中語氣嚴(yán)厲,斥責(zé)他在昌隆縣招惹是非(顯然胡鄉(xiāng)紳和縣尉侄子之事已傳回),勒令他即刻動身前往成都游歷,拜謁名士蘇颋,尋求進身之階,不得再在大匡山蹉跎時光,更不得再與村女往來,否則家法不容! 父命如山,前程似火。李白知道,離開的時刻到了。 臨行前夜,月光如水銀瀉地,將大匡山映照得如同白晝。李白再次來到竹幽居,最后一次整理書簡。他心緒難平,鋪開素帛,提筆蘸墨。白日里強壓下的離愁別緒,此刻如潮水般洶涌而出。 眼前是溪畔蘇清月遞來的素馨花,是石上畫扇的羞澀,是崖頂相救的驚險,是竹下制墨的馨香,是桃林贈詩的溫柔,也是浪子圍困時她眼中的恐懼……萬般滋味,凝于筆端。 他揮毫潑墨,一首即景抒懷、更寄托了無盡心事的詩篇在月光下流淌而出: 雨后望月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字字珠璣,句句含情。尤其是那尾聯(lián)“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將班婕妤的典故、蘇清月的叮嚀、自己輾轉(zhuǎn)難眠的思念與即將到來的離別之痛,全都熔鑄其中,情深意切,力透紙背! 寫罷,他長長吁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fù)?dān)。他小心地將詩稿卷好,用絲帶系緊,悄然來到官渡村外蘇清月家那簡陋的籬笆墻外。他知道蘇清月的閨房窗戶朝向這邊。他踮起腳尖,將詩卷輕輕放在了窗欞之下最顯眼的位置,一塊平整的石頭上。 做完這一切,他退后幾步,深深望了一眼那緊閉的窗戶,月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他沒有再呼喊,只是默默地站了片刻,仿佛要將這月光下的小院永遠(yuǎn)刻在心里。然后,他毅然轉(zhuǎn)身,踏著滿地清霜,走向下山的路。腳步沉重,卻再無回頭。 就在李白身影消失在村口小徑的拐彎處時,蘇清月閨房那扇緊閉的窗戶,“吱呀”一聲,被輕輕推開了一條縫隙。一雙含淚的眼眸,靜靜地望著窗外石頭上那卷系著絲帶的詩稿,又望向李白消失的方向。月光照在她蒼白的臉上,淚痕清晰可見。她沒有去拿那詩稿,只是久久地、無聲地凝望著空寂的村路。 蘇清月知道,大匡山的清風(fēng)明月,溪畔的團扇素馨,崖頂?shù)墓聼糸L吟,都隨著少年的離去,變成了心底一個永遠(yuǎn)無法觸及的舊夢。 那句“團扇雖好,莫使染秋霜”的箴言,終究一語成讖。 夜風(fēng)吹過,帶來深秋的寒意,讓她不由自主地抱緊了雙臂,仿佛這樣就能留住一絲早已逝去的溫暖。 (待續(xù)……)
11f8820be3c948c090e1338b80a12b85.jpeg (106.71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8-15 15:48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