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李白故里野生魚類資源
李政虹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一千三百年前,幼居四川江油青蓮的唐代詩人李白,以青蔥而純真的視野,用詩詞記錄下家鄉(xiāng)自然風(fēng)光之美。如今的江油,更是以“一半山水一半城”聞名川西北。李白曾在《戴天山訪道士不遇》中寫道:“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這就是江油千百年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實(shí)寫照。 由于嘉陵江、涪江兩大水系貫穿全境,龍門山脈褶皺帶和摩天嶺山脈在這里相交相融,所以境內(nèi)擁有高山、丘陵和盆地壩子多樣性地質(zhì)地貌,北部山區(qū)峽谷溝壑密布,河道狹窄回灣多、亂石灘多、河流湍急。結(jié)合地理垂直落差大的特點(diǎn),非常適合野生魚類棲息與生長。 還是四十年前,筆者有幸在江油境內(nèi)嘉陵江、涪江水系中相遇相識了非常多的原生態(tài)野生魚類,在河灘、溪流邊捉小魚小蝦、逮青蛙,在碧綠的草坡上玩耍嬉戲,拾柴火野炊的場景歷歷在目。 山清水秀的觀音灘,地下溶洞密布暗河流淌的佛爺洞;瀑布疊疊的雷鳴堰、泰山廟,翠柳泛煙波的昌明河畔;峽谷漂流敬元青江,以及野鴨、紅嘴鷗成群覓食,蘆葦微蕩的涪江兩岸……,都是六、七十年代少年時光最美好的回憶。 “蜿蜒曲折,峽谷陡峭;碧峰疊障,霧鎖江岸”。涪江源于雪域高原雪寶頂,而江油北部山區(qū)的青江則發(fā)源于南坪轎子山,屬嘉陵江支流。 還有江油境內(nèi)的青片河、方水河、陰平河、平通河、芙蓉溪以及盤江等,都是從近在咫尺的雪域山川中來,水溫寒涼,適合冷水魚類生存。 在清澈透碧的江河中,巖石、鵝卵石下藏有石爬子、水蜂子;淘金挖沙后蕩游在沙窩里覓食的船釘子、黃沙鰍;春夏之交松花嶺回水灘洄游的桃花板鯽、馬口、麥穗魚;青蓮盤江邊蘆葦蕩里悠閑的彩石鮒、翹嘴鲌;大康匡山下河段專吃巖石漿苔蘚浮游蟲的中華裂腹魚;讓水馬溺水的短須頜須鮈;河西村頭三岔河的棒花魚;彰明涪田壩涪江段的華鳈……。 如此眾多的原住野生魚類群達(dá)6目15科46種,占長江野生魚種類近三分之一。九十年代初期,江油中學(xué)生物學(xué)實(shí)驗(yàn)室采集并制作了完整標(biāo)本,保存至今。 幾十年的時光飛逝,彈指一揮間,F(xiàn)如今江油境內(nèi)的江河中,鰻鱺、中華倒刺鲃、蛇鮈、沙婆子、黃石爬鮡等瀕臨絕跡,讓水河谷觀音灘、西方景的石爬子、水蜂子也被饕餮宴吃到了上千元一斤,這已成為世紀(jì)之殤。
來自: Android客戶端 |
刀鋒之龍?zhí)?/a> 清波鯉魚
發(fā)表于 2024-6-10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