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重華“煙火架”
劉術云
四川省江油重華“煙火架”,亦稱“煙火架兒”,又名“煙花架兒”。是集爆竹、禮花、戲劇人物造型等于一體的民間傳統(tǒng)工藝品。主要用于壽誕、婚慶、道場、節(jié)日、廟會和重大慶典活動,以聲、色、動感烘托氛圍。因夜間燃放時懸掛于木架上,故名。煙火架興于何時、何地,由何人創(chuàng)造已無從稽考。
182854clz6bpobplc8j3q3.jpg (103.97 KB, 下載次數(shù): 1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5-6 15:42 上傳
江油市重華鎮(zhèn)原為梓潼縣轄,1953年劃歸江油。古鎮(zhèn)興建于明末清初,是川西北主要的旱碼頭。在川西北龍門山脈中段的老君山、大坪山、磨芋山、藏王寨山、寨子山、賀家山、梨樹坪峰,風景秀美,山嶺南北延綿21公里,東西寬14公里,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的山上分布著許多大小硝洞。2006年5月,老君山硝洞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硝是制造火藥的重要原料。在古代,重華生產出來的火藥除了大量用于軍事外,也有小部分用于民用。當?shù)厝私畼桥_先得月,逐漸形成了“火炮街”,在制造鞭炮的同時,也制造消耗火藥量較大的煙火架;鹚幖盎鹚幹破肥怪厝A一度繁華。
182655wylu5loym55n502d.jpg (94.59 KB, 下載次數(shù): 1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5-6 15:42 上傳
過去,江油有許多制作煙火架的藝人,二郎廟鎮(zhèn)青林口的袁學茂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個。袁學茂帶了許多徒弟,現(xiàn)在二郎廟青林口古鎮(zhèn)經營“李氏豆腐莊”和“李氏豆腐”的李守成、李守忠的父親李永金在1969年4月慶祝中國共產黨“九大”召開時,制作了一個九層的煙火架燃放。李守成、李守忠對于制作火炮、煙火架還記憶憂新。通過調查,現(xiàn)江油市銅星鄉(xiāng)寶藏村10社60歲的馮沛建還熟練地掌握制作煙火架工藝流程。馮沛建祖籍湖廣孝感,他7歲時開始跟堂祖爺馮成方學習做火炮、煙火架。據(jù)馮沛建介紹,制作煙火架有圖譜,可惜在上世紀60年代破“四舊”燒毀。
182653wzal13yj3331ry9k.jpg (76.91 KB, 下載次數(shù): 1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5-6 15:42 上傳
煙火架的主體呈桶狀,規(guī)格可大可小,一般直徑在60—85厘米,高50—75厘米不等。底部和頂部為竹編,里面可分為6層、7層、8層、、9層最高為13層。因用料多、工序多,成本大,均為用戶事前訂做。如壽宴,面就用藥制“祝某某大壽”、“福壽安寧”;結婚則制“某某與某某喜結良緣”;開業(yè)則制“開張大吉”;道場則制“某某流芳百世”。里面人物可根據(jù)用戶要求綁扎、粘合故事情節(jié)人物,也可由藝人根據(jù)主人用途而定內容。主要以“五女拜壽”、“麻姑獻壽”、“八仙過海”、“水八仙”、“劈山求母”、“二十四孝”、“秋江”、“李白醉酒”等傳統(tǒng)故事,每層根據(jù)空間大小設置1人或2人,多則5人和以人物造型為主的紙做的宮燈等,尾部吊一掛鞭炮。燃放時,把煙火架掛到6米高的固定木頭架子上。點火是煙火架的一個看點,由制作藝人專司其職,“借火還火”。人不用走攏點,而是用火彈運用神箭的原理,在30米以外隨便朝煙火架一射,就會馬上命中點燃煙火架底部那掛鞭炮的引子后,火源又迅速順引線回到點火處。4個大火炮燃放完,就是12或24個小鞭炮,然后,煙火架第一層底板就會自然脫落,墜下一個宮燈,宮燈底部的煙花馬上呈飛碟般旋轉噴發(fā),煞是好看。而此時,宮燈內的焰火也跟著亮了,宮燈里的戲劇人物也隨宮燈一起旋轉舞蹈起來,動感強烈。如是“八仙人物”,第一層是鐵拐李,第二層就是張果老、三層呂洞賓……這樣,8位神仙依次就可占八層。“飛碟”煙花噴發(fā)完后,又是四個大火炮和12或24個小鞭炮,掉下第二層底板,又有一個新的飛碟狀的旋轉煙花和一個新的宮燈,宮燈內的人物又隨焰火一起旋轉舞蹈起來。如此反復,到了最后一層是轉轉花,也稱“天女散花”,有九蓮燈(燈為繩索狀,俗稱為亮),9朵蓮花狀的焰火一齊噴發(fā),紅色、白色、綠色交相輝映,蔚為壯觀。末了,祝福字樣就會顯現(xiàn),80只帶著火花的“神箭”陸續(xù)直射夜空,或“飛老鼠”在60米的范圍內上天入地地亂竄,驚險刺激。
182640xrh44rivupr1lbr1.jpg (138.98 KB, 下載次數(shù): 1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5-6 15:42 上傳
182647yxxaswh00wtut84h.jpg (59.89 KB, 下載次數(shù): 1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5-6 15:42 上傳
“煙火架”根據(jù)不同規(guī)格,整個燃放過程在10—30分鐘左右。 “煙火架”制作的最大難點是密封火路。因它是鏈式結構,環(huán)環(huán)緊扣,秩序井然。如沒有做好隔火環(huán)節(jié),就會出現(xiàn)一團糟的現(xiàn)象。 2006年5月,四川省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組織文物、民俗、攝影等方面專家對江油重華“煙火架”進行調查,現(xiàn)將調查情況整理如下: 一、“煙火架”傳統(tǒng)制作主要材料 青竹、紙、麻、顏料、硝、碳、硫磺、銀粉、黃泥土等。 青竹:隔年青竹為佳,劃成竹片、竹條,制作成篐,以及綁扎煙火架骨架,燃放后的煙火架骨架可二次、三次和多次利用。 紙:草紙、皮紙、彩色紙、白紙。 草紙制炮筒;皮紙裹引線;彩色紙作火炮和煙火架包裝;白紙粘貼戲劇人物。 麻:制繩用。 顏料:紅、黃、藍,濃墨重彩各種戲劇人物造型。 硝:俗稱土硝,又名火硝、書名硝酸鉀。分地皮硝(老泥土)、墻頭硝(老房子夯土墻)、巖洞硝(濕潤的巖洞,如老君山朝陽洞、煙洞子)。 制作方法是將硝土用錘搗細,用漏篩將雜物去掉,然后把硝土倒入黃桶或池內用水浸泡。硝土的硝就溶解于水中。后將硝水倒入鍋中,用猛火熬干,出現(xiàn)硝排。舀入瓦質盆內,盆內安竹弓,冷卻后將硝排提起,放入炭中,去鉀,硝成。同木炭、硫磺配合成火藥。 木炭:同硝、硫磺配合為火藥。 硫磺:同硝、木炭配合為火藥。 銀粉:制作引線用。 二、“煙火架”用料比例: 硝酸鉀:2500g 硫磺:750g 木炭:1000g 黃粘土:1500g 紙:15000g 主引線:20米 副引線:10米 青竹:3根(作骨架和捆綁之用) 銅錢:2枚(墊軸,避免旋轉時磨損)。 三、“轉轉花”用料比例: 硝:500g 木炭:250g 硫磺:100g 鈦粉(或生鐵末):300g 亮(引線)用料比例: 硝:500g 硫磺:150g 銀粉:50—100g 火藥分炮藥、引線藥、花兒藥、神箭藥等。 四、“煙火架”現(xiàn)在制作材料 1、化學原料 氯酸鉀、苦味酸鉀、碳酸鍶、硝酸鋇、六氯代苯、鋁鎂合金粉、氧化鋼、紅丹、酚醛樹脂、松香、硫磺、鋁銀粉、鈦粉、粘合劑。 2、其它材料 竹、鐵絲、草紙、彩色紙 五、“煙火架”火炮制作流程 制筒----切筒----敷柄----開柄----曬柄----安引線----裝泥----定柄----裝火藥----定尾----成品----編結----包裝。 六、“煙火架”制作流程 備料----制作火炮----粘貼人物----彩繪----編制簸箕----制作底板----安置大小鞭炮----放置宮燈----連接主引線----連接副引線----第二層底板----第三層(……)十三層----安亮----轉轉花----封頂----包裝----燃放。 煙火架制作需工為60多個,成本1000元,市場銷售價為7000元。 七、“煙火架”制作藝人馮沛建傳承關系 | | | | | | 馮欽祿,生于1926年,制作火炮、煙火架藝人,1975年逝世。 | | | | | | | | | | | | | | | | 馮超倫,于生1982年,初中,駕駛員,會制作爆竹。江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 | 王雪梅,生于1982年,高中,指導可作業(yè)。 | | 羅啟富,生于1938年,13歲拜火炮名師羅云山為師,羅從安縣花亥遷至梓潼重華場,系火炮制作藝人,馮沛建小時曾在羅啟富家耳濡目染制作火炮過程。 |
根據(jù)現(xiàn)在掌握的資料,初步分析認為“煙火架”應產生于清康、雍、乾盛世,距今有300多年歷史。由于現(xiàn)在制作煙火架藝人較少,加之一些城市禁放煙花、爆竹,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制作煙火架的傳統(tǒng)工藝處于瀕危狀態(tài)。 2007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油重華“煙火架”榜上有名。馮沛建被確定為該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并被江油市委、市政府授予“首屆科技骨干人才”稱號。2014年8月,江油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授予他“江油十大民間文藝家”稱號。
182643bkghazhcgzwgwmu8.jpg (63.93 KB, 下載次數(shù): 1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5-6 15:42 上傳
近年來,江油市加大了不才重華煙火架制作技藝保護和傳承力度,批準建立了傳習所,組織傳承人參加省、綿陽市的展示活動,2023年,中央電視臺還對煙火架的制作技藝進行了采訪。重華小學亦確定重華煙火架作為非遺進校園的重要項目。
四川江油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劉術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