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尋太白遺風執(zhí)?墨染千秋意在詩。 溪岸杵針懷大志,匡山書劍許明時。 當欣紅葉含羞色,更愛青蓮綻艷姿。 故里畫屏添錦繡,農樵多為護花癡。
作品解讀賞析: 我們匯聚追尋李白文化為何這樣執(zhí)著呢?那是因為李白超凡脫俗的詩句墨染千秋,至今傳誦。他并非天才,因小時見鐵杵磨針奇問得知,成事乃功夫與恒心,遂發(fā)奮匡山苦讀,學成后立志報國,將才能奉獻清明的社會。 鑒于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詩友匯聚江油追尋李白文化,傳承國粹之舉,喜悅的心情無比激動,如賞秋山紅葉,美意倍增。青蓮,自古詩人形容它高雅廉潔浪漫,亭亭玉立,花開姿嬌,李白,號“青蓮居士”,其出生地所在的小鎮(zhèn)也因此取名為青蓮鎮(zhèn),三十多年前,江油詩人立社仍取其為社名一一青蓮詩社。她標志著李白文化在江油根深蒂固的影響,肩負著承傳李白文化后繼有人的重任,愿青蓮詩社的詩友們都應象蓮蕾一樣綻艷。 江油是李白的故里,人杰地靈,在自然美的畫卷中又不斷彩畫著靚麗的城市美景,好看又更加耐人尋味。李白少年時就吟出了“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千古絕句。有人說這詩句是對竇圌山的贊美,而我認為更是對故里的贊美。 或許李白有意將這首絕句詩的上半去掉,不仿我們加兩句看看:凝目山川美,秋來大地豐。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這不正合適么?《別匡山》的頭兩句“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也甚是對故里風景的贊美。 時下,故里的山川更加美麗,山嶺田園大多栽滿各種果樹,春花滿目,曾經的樵夫與耕者已成為護花使者,他們都將成為江油農村經濟發(fā)展邁上新臺階的主力軍。寫作時,“墨染千秋”、“青蓮”兩詩社社名巧嵌其中,意愿兩詩社并肩同行,攜手全國各地詩友,用詩歌,贊美盛世,嘔歌新時代,發(fā)揮詩歌應有職能,讓李白文化更加弘揚光大,為承傳國粹做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