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喝一口酒 于 2012-4-7 15:07 編輯
散記青蓮: (二) 李白故居-------隴西院 且說那日飯后,幾個朋友滿面紅光坐上了牌桌。不善麻壇的我,與山友下桃花山信步來到不遠處的青蓮古鎮(zhèn)太白碑林。。 昔日詩仙李白故居―――隴西院,就在如今的天寶山碑林景區(qū)內(nèi)。據(jù)說天寶山碑林占地300余畝,約1500座名人碑刻,以主題藝術(shù)園林為基調(diào),傳統(tǒng)藝術(shù)與現(xiàn)代審美意識完美結(jié)合,分首碑院、詩仙醉酒、清風明月、故園山水、磨針尋夢系列景觀。山是一座碑,碑是一座山。江油鄉(xiāng)親以這樣的方式紀念著這位“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詩仙。進入景區(qū)大門,一路走去,右邊的主題碑林是一大景觀。這里既有明朝大才子祝枝山手跡的李白成名作《蜀道難》,又有毛主席他老人家那大氣磅礴氣壯山河的真跡《將進酒》,臺階處有一方草書字碑風格獨特,又隸又魏,三種字體渾然天成。仔細觀看,竟然是民國元老于右任的手跡。真是一步一真跡,一階一名篇。欣賞著這古往今來書法大家們手筆下書寫的李白絕代詩篇,聽著景區(qū)幽雅動聽的古典音樂,懷著對詩仙的崇敬之情,拾級而上,太白樓巍巍聳立于翠林山頂。 太白樓分四層,每層中有雕刻、雕塑,或詩或圖,美侖美奐,栩栩如生。登高望遠,綿江景觀大道宛如一條玉帶,飛馳往來的車輛好象這玉帶上抖動的露珠。太白樓分四層,每層中有雕刻、雕塑,或詩或圖,美侖美奐,栩栩如生。登高望遠,綿江景觀大道宛如一條玉帶,飛馳往來的車輛好象這玉帶上抖動的露珠。1985年江總書記來綿陽曾留下詩云:蜀道曾為太白鄉(xiāng),長虹今日貫綿陽,齋稱曉雅饒游趣,明月青天不算狂。沿林間小道往下走,花紅柳綠間游人三三兩兩。李白胞妹李月圓墓隱匿于一片粉竹林中。竹子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知過了多少春秋。香魂一縷隨風去,空留墓丘隱林叢。月冷江干成勝跡,酌酒吟賦俏花容。 沿小徑右拐,步入隴西院。相傳因李白祖籍隴西而得名。這里是他在青蓮的故居。四合庭院很有特色,“5.12”大地震過后得到河南人民援建,重新修繕得更加富麗堂皇,太白美好的青少年時光就在這里度過。隴西院內(nèi),書房、臥室、棋室、會客廳。。。都仍在精益求精吧。詩仙的由來、鐵杵磨繡針的故事等傳說在這里都有答案。至今當?shù)剡流傳著:“天寶羅漢臥石牛,紅巖夜雨粉竹樓。漫坡晚渡隴西院,磨針溪畔水長流”口口相傳,代代相傳,只因這些與那個年少李白有關(guān)。 詩仙李白24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再也沒有回到過他的故鄉(xiāng)--青蓮。特找來他的代表作《將進酒》一詩,讓我們紀念這位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把浪漫主義詩歌推進到頂峰的杰出詩人吧,也是我們的老鄉(xiāng)。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今頂集成吊頂 我去桃花山爬了一會就走不動了,呵呵
發(fā)表于 2012-4-7 15:00
喝一口酒 抬腿就到,今年去了兩趟
發(fā)表于 2012-4-7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