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廠
既作為生產(chǎn)單位,又作為社會組織的工廠最為茁壯和茂盛年代,應該是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那個年代最有力量的是工人階級,最著名的工人是鐵人王進喜。我出生于川西北的一座工廠——江油長城鋼廠。也就是說,我一落地,就打上了工廠的烙印,那些鋼鐵的味道、她的榮耀和恥辱繚繞了我的一生,我從沒有離開過她,就像她從沒離開過我。如今,隨著時代的嬗變,工廠這個稱謂已成為了昨日黃花,但當洗盡鉛華、坐對流年時,她會一次次在我心里沸騰和鼓噪。
一、食 堂
那時的工廠都有食堂,甚至每個車間都有自己的食堂。我在103車間,車間食堂就叫103食堂。食堂位于車間的東南邊,從食堂大門進去,右邊是用餐大廳,左邊就是一排端飯窗口。到了吃飯時間,工人就魚貫而入,在窗口前排起了或長或短的隊伍。他們穿著才被紅鋼映照過的油膩、汗?jié)n的工作服,身上散發(fā)著鋼鐵的味道,臉上蕩漾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澄澈笑容,手里拿著飯盒,一邊排隊,一邊談著生產(chǎn)情況,或是彼此戲謔、開玩笑。排到窗前,他們拿出菜票或飯票,從窗口端走熱氣騰騰的飯菜,然后坐在水泥砌成的桌前,咽下鋼鐵煉成的歲月和生活。對他們而言,食堂吃飯的短暫光景也是生活照進疲倦身體的一縷光亮。那時,一份肉也就幾毛錢,素菜也就幾分錢。如果窗口是個漂亮的姑娘,那些有心的小伙子自然就排在了姑娘所在的窗口,順便在端飯菜時搭訕幾句,用那個年代笨拙、粗糙、含蓄、真誠的方式傳達愛慕的信息。確實,在男多女少的工廠,漂亮姑娘是鋼鐵之外的另一道柔軟、綺麗的風景。
工人用的飯盒大都是那種磚頭形狀的長方形鋁合金飯盒,方便而實用。大多數(shù)的飯盒里都安靜地躺著一只洗滌用的白口罩;盛飯時揭開蓋子,吃飯時就將飯盒嵌放在蓋子上,飯盒和蓋子就像孿生兩兄弟,好得須臾不分。很多年,我和飯盒相濡以沫,它不僅裝下一飯一蔬,也裝下了我的青春;她無數(shù)次地看著我吞咽下白得像那個時代良心的米飯和青翠得像一個村姑的菜蔬。吃完飯,來到食堂外的一排水池前,擰開水籠頭,用白口罩洗滌飯盒,那些油珠在白亮的鋁皮上輕盈滑動后,歡快地跳進水池,順著粗糲的水槽,和一些白晝的光鉆進水洞。離開103時,我將那只飯盒和裝在飯盒里的103歲月放在了工具箱里。103停產(chǎn)后,我去過一趟,沒找到我的工具箱,也不知那只鋁合金飯盒落了一個什么樣的命運。除了鋁合金飯盒,還有那種像那個時代一樣粗曠粗豪的鐵瓷大碗,上面釉印著偉人頭像和語錄,仿佛你不僅吃了飯,也吃進了精神食糧。這種鐵瓷碗極易掉瓷,那些裸露黑鐵的傷口,暗喻著那個時代的殘缺和質樸。后來,毗鄰的六號門外開了許多小餐館,很多工人為了改善伙食或是小酌一杯,便到六號門外用餐,食堂也就漸漸式微。我不記得食堂是什么時候關閉的,就像夜樹記不得月亮是什么時候消失的。食堂關閉后,我或在六號門外吃飯,或回家吃飯。每次路過食堂,總覺得緊閉的食堂大門在用落寞的眼光看著我,總覺得它在拒斥著一些我看不見的東西。
當我還是個小屁孩時,就常和玩伴溜進101食堂,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逮麻雀。那時候,麻雀多得不比人少,而食堂是麻雀的天堂——四處灑落的剩飯,飯后無人的安靜和安全。逮麻雀時,先把玻窗和大門關好,然后,開始追攆、轟趕麻雀。驚慌的麻雀四處飛逃,慌急中,失去了判斷力,誤以為窗戶就是天空,不停地向玻窗撞去。精疲力竭、被撞得昏頭昏腦的麻雀很快就再也飛不動了,在地上撲騰幾下后,只好束手就擒,F(xiàn)在想來,那種逮麻雀的方式是不是有些殘忍?如果我懺悔,那些麻雀能聽見嗎?現(xiàn)在基本上見不著麻雀了,在我的意識里,麻雀是和食堂是一起消失的。
二、洗澡堂
工廠里的洗澡堂就像那時工人的汗水一樣多,凡是有蒸汽的單位幾乎都建有洗澡黨。那時還沒有熱水器,只有洗澡堂才能讓肌膚被柔軟的水撫摸和洗濯。記得總廠洗澡堂就在生活區(qū)中心,一到沐浴時間,就冒出比白色還白的蒸汽,職工或家屬憑票進洗澡堂,把自己的肉身放進熱氣蒸騰的浴池。
每一個車間都有洗澡堂,103洗澡堂在車間的東邊。大約有200來平方米,紅磚瓦頂?shù)钠椒浚性∈液团∈腋髡家话。一走進澡堂,就是不到20個平方的換衣室,墻壁四周和中間放著木椅,木椅用手掌寬的木板拼成,由于水氣的長期浸潤,木板泛著溫潤、黃亮的水光和木質的味道。木椅上方的墻上安固著三指寬的木板,木板上釘著長釘,作為衣鉤。換衣間的左邊就是浴室,中間沒有門,直接相通。浴室最里面有兩個約4米長、3米寬、用水泥砌就的浴池。浴池四周砌了半池高的坐坎,供浴者坐浴;每次澡堂開門后,守澡堂的職工先進來,擰開蒸汽的閥門,不一會兒,浴池的水就熱汽騰騰了。
每天,下班洗澡是雷打不動的事情,時間一長,就成了一種本能反應。一到下班時間,我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擁向了洗澡堂,而且漸漸沉溺于泡澡后的那種綿軟、放松、舒適。特別是在冬天,充足的蒸汽讓整個澡堂熱氣騰騰、霧氣繚繞,看不見的熱力按摩著全身,甚至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缺氧,讓人胸悶、氣緊,就像現(xiàn)在的桑拿室。坐在浴池里,閉上眼睛,溫熱的水一陣陣蕩漾過來,擠進每一個毛孔,舔著我的肌膚、血脈、骨骼和蒼白的青春,全身就像裹上了一層溫暖柔和的熱毯,皮膚很快由白轉紅,臉上不斷滲出細汗,身體越來越癱軟,象一團盛開的松軟的木棉花。最后,我的身體像被熱力耕耘過,那些無限敞開的潮濕、溫暖、香甜像蚯蚓一樣鉆入體內深處。后來,我對下班洗澡有著十足、病態(tài)的貪戀,甚至覺得一次洗澡能洗盡一個人一生的污垢。
三、福利
八十年代,享受著計劃經(jīng)濟紅利的國企工廠進入了輝煌期。伴隨著工廠效益的提升,職工福利也水漲船高。彼時,工人階級不僅有領導階級政治上的優(yōu)越感,還有經(jīng)濟上的幸福感,仿佛一只腳已經(jīng)跨入了共產(chǎn)主義大門。
記得西裝剛流行時,廠里發(fā)過兩次西裝,一次灰色,一次藍色。突然間,廠里出現(xiàn)了很多穿西裝的人,就像那一年的春風在某一天就吹遍了鋼城。一位同事告訴我,穿西裝一定要穿襯衣、打領帶。這是我第一次穿西裝,覺得新鮮而別扭。不久,我買了一件雙排扣的啄木鳥西裝,此后,就再也沒穿過那兩件西裝了。除了西裝,廠里還發(fā)過牛仔服。
過年時,廠里就發(fā)各種年貨,水果、海鮮(帶魚,魷魚,鰻魚,海參)、豬肉等。如果是雙職工家,根本不需購買年貨,還會為怎么貯放如此多的華貨而發(fā)愁。那時,很少家有冰箱,即使有,也是容量很小的單門冰箱,記得我家單門冰箱的牌子是“飛燕”。對年貨,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從未見識過的海鮮,我第一次認識它們是從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的書中。此刻,它游到了我的面前,帶著海風、海浪和海腥。分年貨采用拈鬮的形式,把年貨平均分堆,然后每堆編上號,再在紙上寫上編號,最后拈鬮。
夏天最大的福利是發(fā)冰糕、汽水。廠里辦的冰糕廠在101(煉鋼廠)西面。我常常下了早班后,帶上冰糕桶,騎著自行車去領冰糕。我在夏天的溽熱中拿出冰糕票,先領一根冰糕,然后愜意地靠在窗臺前,或是蹲在屋檐下,慢慢吮啜,仿佛這是生活的全部滋味。當一根冰糕融化在我肚里后,我又去領第二只冰糕。待七、八根冰糕和夏日的炎熱一起消失后,我才提著一桶冰糕回家。不知為什么,我很享受在這里吃冰糕的過程,總覺得有一種讓人沉醉的東西在皮膚上逗留,總覺得夏天的寧靜和美好就是冰糕的甜味。特別喜歡綠豆冰糕,綠豆幾乎占了冰糕一半的體積,它粉甜的滋味就像工廠里的幸福日子。有時,我一邊吃冰糕,一邊看著從101煉鋼爐升騰起的、彌漫天空的黃色煙霧,竟以為——那是壯麗壯觀的,它會和我吃冰糕的日子一樣,永遠存在下去。
四、五湖四海
六十年代初,國際形勢惡化,戰(zhàn)爭烏云密布。為了確保國家戰(zhàn)略安全,新中國決定實施“三線建設”。1964年8月,國家建委召開了一、二線搬遷會議,三線建設正式拉開帷幕。高度的中央集權和舉國體制,體現(xiàn)了辦大事的優(yōu)越性。黨中央和全國各地集中人力、物力支援三線建設,掀起了“好人好馬上三線”的熱潮。隨著三線建設的實施,國家不僅完成了一場規(guī)?涨暗纳a(chǎn)力布局和戰(zhàn)略安全布局,同時也完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移民。在這場充分體現(xiàn)國家意志的運動式經(jīng)濟建設中,無數(shù)建設者懷著忠誠和信仰的赤子之心,遠離了桑梓之地,告別了父母、妻兒和親人,迢遙千里、孑然獨行,被命運顛躓到了陌生而荒涼的異鄉(xiāng)。個體的命運如同時代大潮的沙礫,微不足道,他們的掙扎、呼吸湮沒于時代的洪鐘大呂,但作為個體生命,那些沉重的愛和痛已然刻骨銘心。
長鋼是三線建設企業(yè)的縮影和標本。按照當時“分散、隱蔽”的戰(zhàn)略要求,長鋼分轄四個分廠,一分廠位于中壩,二分廠位于厚壩,三分廠位于含增鎮(zhèn),四分廠位于武都鎮(zhèn)。仿佛天注定一樣,命運作了這樣的安排:一分廠是個大雜燴,上海人、北方人、江蘇人、四川人等雜糅而居;二分廠,基本上是上海人;三分廠基本上是東北人;四分廠基本上是湖北人。那時,流行工廠辦社會,第一個分廠都有自己的學校、托兒所、醫(yī)院,甚至電影院,基本上能滿足職工的生活之需,再加之通訊落后、信息閉塞,職工極少離開生活區(qū),生活區(qū)就是他們的中心和世界。這著固化和遮蔽讓他們對廠外的社會,茫然到了不知魏晉的程度,但這也讓他們保留著原鄉(xiāng)的生活風俗和精神文化。舉列來說,三分廠的人難得進一次城,很多都沒見過火車,他們來到中壩,總是要來到鐵路邊,看看那火車長成什么樣子。拿我來說,高中畢業(yè)之前,從未去過其它分廠,甚至不知道長鋼還有二、三、四分廠,在我眼里,長鋼就是一分廠,一分廠就是長鋼,直至讀了長鋼職校后,聽到那些我?guī)缀趼牪欢纳虾T、湖北話、東北話后,我才知道,一分廠之外,還有三個分廠。
同學就像一條路,沿著這條路,你可以履足一些你從末到過的地方。在職校期間,因為同學關系,我去過其它分廠。不知道是喜歡俏皮的東北話,還是我喜歡他們血脈里的雪花,我天然地和三分廠的同學親近一些,因此到三分廠的次數(shù)也多一些。三分廠所在的江油含增鎮(zhèn)與北川只隔著一條通口河,坐車大約近一個小時。含增鎮(zhèn)與中壩完全不同,中壩是川西北不大不小的一個平壩,而含增鎮(zhèn)則是臥在大山里的促狹山谷。她給我的印象是,山青水秀,空氣清冽,宛若世外桃源。通口河溫柔地懷抱著含增鎮(zhèn),她的水比一個少女的眼眸還清幽。我曾經(jīng)跨過河上那座晃晃悠悠的鐵索橋,在對岸一條老街的一家小酒館喝下燒酒、濤聲和河畔的月光;也曾踩著像命運一樣擺布的嶙峋河石,與同學合影,留下年少衫白、葳蕤青春和瘦得發(fā)白的面影。這里,推窗見山,出門下坡。我喜歡下坡的感覺——步履有一種舒適的彈性,仿佛在用腳彈奏一首曲子;目光可以伸得很遠,遠到能伸進一叢煙嵐和一幅翠屏,以及內心無法抵達的身影。由于坡路陡峭,自行車成了無用之物,在生活區(qū)你見不到自行車的影子,我驀然明白了那些三分廠的同學為什么都不會騎自行車,他們進城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就是廠里的通勤車。這些祖籍東北的東北人在南方的大山里,依然說著東北話,吃著東北菜,跳著二人轉,如果不經(jīng)意,你會誤以為這里是東北的一個鄉(xiāng)屯,但他們再也看不見東北的雪和雪里的東北了。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懷念北方的雪,但北方的雪一定在他們夢里飛舞過。三分廠是長鋼最具軍工性質的工廠,為祖國的國防事業(yè)做出過卓越的貢獻,曾經(jīng)生產(chǎn)過飛機發(fā)動機、導彈、神舟飛船等軍工用的特殊材料。前兩年,由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舉步維艱,三分廠停產(chǎn)關閉,昔日的輝煌成為長鋼人難忘而沉重的記憶。
我聽不懂四分廠同學說的湖北話,他們常常拖著“莫羅,莫羅”的長音,直到把我也拖進語言的迷惘森林。去過武都之后,我才知道,四分廠就在團山之下。在武都鎮(zhèn),就可隱約望見那兩座孤絕、壁立的山峰。當年李白游團山,曾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那時的李白一定也眺望過武都鎮(zhèn),只是他想不到,千年之后,這里會有一座鋼廠拔地而起,會有一脈湖北人來此繁衍生息。而武都鎮(zhèn),在團山險峻的影子里,在那根孤獨地連接兩座山峰的鐵鏈之下,安身立命,開枝散葉,無聲地詮釋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二分廠,我去得最少。從二分廠同學的身上,我看到了氤氳而精致的江南。記得班里有一個二分廠的許姓女同學,一口地道的上海話,穿著打扮精致而時髦,仿佛閃爍著大上海的斑斕霓虹。有時,她在教室里,在同學的眾目睽睽之下,會突然旁若無人地大聲說起上海話。從她嘴里吞出的上海話,就像疾速的子彈,帶著上海人的精明和伶俐,在教室里亂飛,令那些沒聽過上海話的同學側目。畢業(yè)后,就從沒有和許姓同學聯(lián)系過,仿佛她從沒有在我生命中出現(xiàn)過。聽說,她回到二分廠工作不久,就調回了上海。三年的同窗伴讀,三十三年的相忘于江湖,讓人感嘆命運正確而乖謬。后來我知道,長鋼之所以選址江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厚壩有一定的工業(yè)基礎——當?shù)亟ㄓ幸粋鋼廠,老江鋼(江油鋼廠)。
中國有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人的鄉(xiāng)族觀念和地域觀念非常強,血脈里天然有抱團取暖的排外意識。不知道什么原因,三分廠同學和四分廠的同學就像一對天敵,彼此不屑,經(jīng)常打群架。東北人性格剽悍,而湖北人又有“九頭鳥”之稱,強強相遇,常;ゲ幌嘧專^相向。而二分廠的上海同學性格柔和,理性理智,一般不會動粗動武。一分廠同學因為地域含糊,關系雜駁,被各地的文化融合得圓融、變通,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和東北同學是好朋友,和湖北同學也是好朋友,因此極少打架,只做壁上觀。如此情況,我想一定和地域文化、血脈基因有關,正如人們所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五、廠子弟
從大的來看,工廠孕育了工業(yè)文明和工人階級,從小的來看,工廠也孕育了廠子弟。廠子弟,很難有一個正式和準確的解釋。你不能說你生活在工廠里就是廠子弟,在我眼里,廠子弟應具備這樣的元素:生活在上世紀的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父母在廠里工作和生活了一輩子;進過廠里的托兒所,讀過廠里的子弟校;接父母的班,在廠里工作;大部分兄弟姐妹都在廠里工作。最重要的是,所在的工廠成為他的身份和名號,成為他生命中抹不去的刺青,成為他的生命原鄉(xiāng)和精神皈依,成為他行走江湖投名狀,直到他離開人世,空氣中會飄來三個字“廠子弟”。
廠子弟之間有著特殊的、如同血濃于水的兄弟關系。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廠子弟和另一個廠子弟可能從一出生就在同一座大院或樓上樓下,從咿呀學語時,就在一起讀托兒所,又在同一個子弟校讀小學、讀初中、讀高中,他們有著共同的同學、老師,有著相互勾連、親密無間的童年、少年、青年。他們一起上學、放學,進廠后,又在同一個工廠工作,成為工友。情感都是時間打磨出來的,這種貫穿一生的同氣連枝和相濡以沫,窖制出濃釅如酒的兄弟情感,特別是青春期的經(jīng)歷,彼此的生命深深地嵌入對方,留下鬢如雪時可以回望的青澀月光。就拿我的幾個廠子弟同學來說,住得非常近,近得如同一棵樹生出的枝椏。當要出門玩耍時,我就從家里出發(fā),往右走一百多米,一下子就可以喊出五個以上的廠子弟同學。最后一個同學住一樓,我們一隊人常常躥進他家那個窄小得吐煙能吐到對方臉上的小屋里,抽煙,打牌,神侃。他父母回江蘇探親時,他家就成了我們狂歡的天堂,夜不歸宿、通宵達旦地玩耍,放肆地釋放無處釋放的荷爾蒙,就差點上房揭瓦了。沒幾天,他家一地狗血,一片狼藉,留下我們頹廢、浮浪的味道。那時,覺得時間永遠都揮霍不完,覺得每天都可以重復眼前的快樂。
人與人之間共處相融的時間決定了彼此情感的厚薄和關系的疏密。而廠子弟從小到大都在工廠社會,彼此之間的交集可以說接近了最大值。不似現(xiàn)在,社會生活流動性大,生活和工作的地點不會囿于一處一地,所以,像廠子弟那種從小到大都活在對方身影里的交情基本絕版了。而且,很多廠子弟的父母都是朋友、戰(zhàn)友、工友,甚至是世交,這種關系也庚續(xù)到下一代身上。因此,廠子弟之間的關系被那個鋼鐵歲月打造得非常鐵。我要好的同學都是廠子弟,青春時,這種關系不僅體現(xiàn)在一起上學和放學、上班和下班,還體現(xiàn)在一起狗血,一起頹廢。我記得,電視轉播《陳真》后,社會上流行穿藏青色中山裝,那時,才參加工作,一件中山裝的價格要花掉一半工資,但我和幾個廠子弟毫不猶豫地每人買了一件中山裝,走在路上,一看就是一伙同黨。流行燙發(fā)時,又一起去燙爆炸頭。我有一張在太白公園的照片,和四個同學合影,其中四個穿著中山裝,三個披著卷發(fā)。青春永遠在追趕時髦,就像穿中山裝、燙頭。廠子弟還經(jīng)常打架,那時打架仿佛是一堂必上的社會課。在生活區(qū),廠子弟打架就像101冒出的銹黃煙霧一樣頻繁,一樣多。那些以打架出名的操哥和傳說,成了很多廠子弟的江湖夢。也許在他們眼里,英雄是用血澆鑄的,無論是打架的血,還是犧牲的血。廠子弟的地域意識非常強,他們就像動物一樣,對進入自己領地的不速之客抱著敵意和恨意,大規(guī)模的打架和斗毆一般是和外廠子弟。那時,打架最多的地方是放電影的燈光球場,我親眼見過,兩個穿白襯衣的外廠子弟在燈光球場被廠子弟打得血肉橫飛,那殷紅的鮮血滴到白衣上,像一朵綻放的罌粟,絢爛而邪惡。廠子弟對外團結、抱團,如果誰在外廠吃了虧,其它廠子弟一定要為他出氣。有一次,某長鋼子弟與外廠子弟打架吃了虧,消息傳出后,幾十號廠子弟涌向對方生活區(qū),大打出手,甚至驚動了當?shù)毓病?/div>
我看過王小帥的自傳電影《我十八》,影片里有一個廠子弟打群架的片斷,雖然很短,但很真實,讓人嗅到青春的血腥和暴力。我不知道那個年代的廠子弟為什么喜歡打架,也許是宣泄過剩的精力,也許是崇拜暴力美學,也許是無處安放騷動的青春,也許是文革武斗的毒素尚末肅清,也許是對那個禁錮時代的抗議和控訴。
當廠子弟年歲大后,相聚在一起,回眸共同走過的歲月,會比其它人有更多的回憶和話題——他們可以從父輩講起,從托兒所講起,一直講到塵滿面、鬢如霜。每次和廠子弟同學喝酒時,都會比和別人喝得久,那些漫長的工廠歲月總也聊不完,它們比酒窖得還深,還香。
工廠、廠子弟都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伴隨著工廠社會的興盛而生,也伴隨著工廠社會的衰落而滅。賈樟柯的電影《二十四城記》是一部紀錄工廠如何被這個欲望而精致的時代無情消滅的影片,當我看到片尾閃出成都詩人萬夏的詩句:“僅你消逝的一面,足以讓我榮耀一生”時,我才知道卑微、庸常的自己走過了一段悲愴而悲壯的歲月。那一瞬間,我和我的靈魂淚流滿面。
作者: 馨怡@蘭花
時間: 2018-4-26 16:18
寫得真好
作者: 科比濰
時間: 2018-4-26 16:32
:o:o
作者: 莫鬧
時間: 2018-4-26 16:34
好好
作者: 阿笨哥
時間: 2018-4-26 16:38
已閱
作者: zhangguoyan
時間: 2018-4-26 16:47
寫的好
作者: 沾麟子
時間: 2018-4-26 16:50
看來我應該寫哈長鋼技校和101了:lol
作者: 追尋真善美
時間: 2018-4-26 16:50
寫實~真情~實意~……留下無限愁悵
作者: 1308200147
時間: 2018-4-26 16:55
好文筆,只是長鋼現(xiàn)狀不是當年的長鋼了!
作者: 天秤陳
時間: 2018-4-26 17:10
好文,可以懷念,不可沉淪,向前看
作者: 戒飯
時間: 2018-4-26 17:15
唯一看完的長篇記敘文
作者: PapaKang
時間: 2018-4-26 17:24
牛逼!
作者: wwchester
時間: 2018-4-26 17:30
作為父母都是三分廠的子弟看完了
作者: 黑白機
時間: 2018-4-26 17:33
寫成劇本,拍電視劇。
作者: 江油打醬油
時間: 2018-4-26 17:42
兩個字,腐朽
作者: 素顏美美55
時間: 2018-4-26 17:44
弱弱的說一句,我沒看完:time:
作者: 黑夜之神
時間: 2018-4-26 17:49
滿滿的青春回憶
作者: 不老頑童S
時間: 2018-4-26 17:50
看完了!不錯不錯!
作者: 阿步
時間: 2018-4-26 18:05
太長了,先留個記號,有空再好好拜讀一下。
作者: 情難自控
時間: 2018-4-26 18:11
寫得真好,也勾起我對以前廠礦生活的回憶。時光荏苒,感懷依舊!
作者: 懷哥
時間: 2018-4-26 18:11
寫的真好
作者: 靜言荷心
時間: 2018-4-26 18:11
雖然不了解長鋼的過去,但文章真的是好文
作者: 白頭鷹
時間: 2018-4-26 18:14
難道 寫這么長的文章!頂一個:)
作者: 伴我以歌
時間: 2018-4-26 18:15
二廠的頂貼,雖然已經(jīng)成為過去
作者: 白頭鷹
時間: 2018-4-26 18:16
感謝分享,受益良多!
作者: 江油農(nóng)民工
時間: 2018-4-26 18:16
好文章
作者: 阿米豆腐
時間: 2018-4-26 18:18
:victory::victory::victory:
作者: 蛤蛤斗記者
時間: 2018-4-26 18:22
寫得好啊
作者: boboyang
時間: 2018-4-26 18:24
不知為什么眼淚流了下來 可能泛起了很多兒時的記憶 祖輩父輩把青春獻給了那里 如今祖輩不在 父輩已老 早已物是人非 樓主的字字句句都把我?guī)Щ亓四莻年代 邊看邊是無盡的回憶 謝謝您
作者: jason880708
時間: 2018-4-26 18:28
欣賞樓主的文筆清冽不拖沓,仿佛一束光一滴水都躍然紙上,父母是長鋼職工,看了這篇文章我也才幡然醒悟: 這長鋼在我的人生同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所有微小的,不經(jīng)意間的瞬間,都在我的潛意識里播下了細小的芽苗,在成年后依然影響著我的自我意識形態(tài)。謝謝樓主的作品
20180426245186152473848485715.jpg (18.53 KB, 下載次數(shù): 1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4-26 18:28 上傳
作者: 左邊是天堂
時間: 2018-4-26 18:35
中壩場N多女人長鋼人勾走了。到現(xiàn)在,感謝你不嫁之恩。
作者: 雅筑
時間: 2018-4-26 18:37
青春記憶,歲月如歌。
作者: 沒電看夜景
時間: 2018-4-26 18:38
太長了,沒看完
作者: 帽子戲法
時間: 2018-4-26 18:39
寫的真好
作者: 馮成勇
時間: 2018-4-26 18:40
作者,太有才了,真實!
作者: 老甜甜11
時間: 2018-4-26 18:41
寫得真的很精彩,把我一個非長鋼人帶入曾經(jīng)輝煌的長鋼生活
作者: 蔚藍1007
時間: 2018-4-26 18:44
以前幸福很單純簡單,現(xiàn)在住高樓開好車吃大餐每天還是過得很郁悶,羨慕那輩人對生活的積極和熱情,如果是心理問題,難道只是我一個人有這樣感受嗎?
作者: 不言丶不語
時間: 2018-4-26 18:44
好
作者: 湯小小
時間: 2018-4-26 18:44
可以
作者: 凱歌1978
時間: 2018-4-26 18:45
喜歡這種懷念情懷的文章,為你的人生喝采,它值得銘記!
作者: 光頭很強
時間: 2018-4-26 18:46
那己年 工人都不正眼看我們農(nóng)民的!
作者: 棱角分明的去
時間: 2018-4-26 18:46
唯有嘆息
作者: xingyun63
時間: 2018-4-26 18:48
相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及農(nóng)村人,當時被國家的忽視;計劃經(jīng)濟下的鐵飯碗,福利吃夠多了,我們鄙視當時的政策!
作者: xas
時間: 2018-4-26 18:52
快垮桿了
作者: 熙熙巧克力
時間: 2018-4-26 18:52
我唯一看完的,寫得好
作者: 夢千尋
時間: 2018-4-26 18:56
說得好,現(xiàn)在當工人牛逼不起來了:lol,作為農(nóng)民的我們,終于輪到我們揚眉吐氣了
作者: 夢千尋
時間: 2018-4-26 18:57
輪到咱們農(nóng)民出頭了哈:lol:lol:lol
作者: redcowboy
時間: 2018-4-26 19:02
雖然樸素 卻很有讀頭!
作者: 陸亨能源
時間: 2018-4-26 19:11
垮臺最早的就是103
作者: 山風兒
時間: 2018-4-26 19:24
樓主肯定暗戀許姓女子
作者: Professor
時間: 2018-4-26 19:28
四分廠子弟拜見大哥
作者: 絡緯秋啼簟色寒
時間: 2018-4-26 19:30
你讓我想起了那篇舌尖上的長鋼工人
作者: 月下
時間: 2018-4-26 19:34
我最喜歡302的冰糕,直到現(xiàn)在,我都覺得沒有哪一種雪糕可以比擬,長鋼的興衰,在一代人的身上留下了烙印,最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時候的油膩膩的黑乎乎工作服,洗都洗不干凈,這種時光,遠去了。
作者: 1808121671
時間: 2018-4-26 19:34
1993年在武都一個單位實習,好羨慕四分廠的福利待遇哦!
作者: chenlongq2
時間: 2018-4-26 19:37
寫的很好 我對國營廠的感情也很深
作者: 察言觀色
時間: 2018-4-26 19:38
有才
作者: 土老頭
時間: 2018-4-26 19:38
這段記憶文章,確實寫得好,反應了七八十年代里的長鋼生活,我為你點贊,
作者: cyfgg
時間: 2018-4-26 19:45
寫的好
作者: 平凡心
時間: 2018-4-26 19:45
已閱
作者: 夏之安然
時間: 2018-4-26 19:50
長鋼真實的縮影,猶如看見了年少時的我!
作者: w603666074
時間: 2018-4-26 19:50
我是長鋼的,你讓我滿滿回憶,寫得好
作者: 簡單的誓言
時間: 2018-4-26 19:51
佩服你的好文才,把我?guī)Щ氐阶盍w慕“長鋼”的時代,仿佛突然年輕了許多,好想回到童年那個時代,但這只是一個記憶罷了,“長鋼”也老了我們也老了,也是最真的事實不堪回首。
作者: 開心過好每一天
時間: 2018-4-26 19:58
回過頭想想,那個年代的長鋼好翹!
作者: 簡單的誓言
時間: 2018-4-26 19:59
同感,我雖不是長鋼的,但也是長鋼的鄰居,(原消防隊對面),長鋼輝煌的時候我們也沾過長鋼的光,在長鋼附近也感到自豪,好懷念長鋼。
作者: zhangguoyan
時間: 2018-4-26 20:05
很有同感,給你點贊哦!
作者: zhangguoyan
時間: 2018-4-26 20:06
這個可以寫哈
作者: 醉后醒
時間: 2018-4-26 20:06
生活的點滴,被樓主寫得入髓,邊看邊回憶,動容,點贊。
作者: 悟道88
時間: 2018-4-26 20:09
我哥師范學院畢業(yè)后分到區(qū)鄉(xiāng)教書,介紹了一個三分廠還是大集體的,一家人高傲得很,自以為了不起,我哥一氣之下分了,F(xiàn)在看見一家人都后悔死了,因為我哥是一個中學的校長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作者: 寡婦村走起
時間: 2018-4-26 20:16
你這文筆可以換個職業(yè)了
作者: 故里吐槽達人
時間: 2018-4-26 20:16
寫得好
作者: 蒼穹變
時間: 2018-4-26 20:21
一廠子弟,滿滿的童年回憶!
作者: 靜看花開
時間: 2018-4-26 20:37
很有同感,給你點贊哦!
作者: 靜看花開
時間: 2018-4-26 20:39
文筆很好,一部“長鋼史”。
作者: 飛上云端
時間: 2018-4-26 20:41
很有同感,給你點贊哦!
作者: 還好是我
時間: 2018-4-26 20:41
樓主好文筆,應該年長我?guī)讱q:lol
作者: 飛上云端
時間: 2018-4-26 20:43
隨著樓主的文筆,我回到了那個年代,記憶中的冰棒香甜,汽水可口!
作者: 港貨代購
時間: 2018-4-26 20:46
英雄所略同:handshake
作者: 港貨代購
時間: 2018-4-26 20:49
所見略同
作者: 好幫手養(yǎng)生館
時間: 2018-4-26 20:52
我曾經(jīng)也在長鋼三分廠上個班,那時的長鋼說真的很,現(xiàn)在的長鋼!唉!有一句話說的好!好漢不提當年勇嘛!:lol
作者: 飛翔飛翔
時間: 2018-4-26 20:54
好
作者: 29K29IEa
時間: 2018-4-26 20:54
寫的好。贊!
作者: 馬甸的外地人
時間: 2018-4-26 21:05
我也是二廠的,謝謝分享,長鋼人走到天涯海角都會懷念過去的日子
作者: 野游釣客人
時間: 2018-4-26 21:07
此長鋼非比長鋼,一個沒有魂魄的企業(yè),由如行尸走肉。
作者: boboyang
時間: 2018-4-26 21:20
是啊 樓主的好文采讓我充滿了回憶的同時又感到一絲凄涼 很有感觸
作者: symcmz
時間: 2018-4-26 21:22
寫得好,為曾是長鋼的樓主而驕傲。一些想要揚眉吐氣的人士,也請寫出等同的文章來拜讀一下!!
作者: 歲月長河
時間: 2018-4-26 21:23
好文筆,勾起了對那個年代懷念:victory:
作者: 茫然了
時間: 2018-4-26 21:25
我太佩服你了,打那么多字
作者: ldx810724
時間: 2018-4-26 21:32
寫的很真實,有同感
作者: 鎖玲瓏
時間: 2018-4-26 21:35
我也喜歡302豆沙冰糕.
作者: 幾回落葉又抽枝
時間: 2018-4-26 21:36
寫得非常非常的好,雖然是地方子女,但對長鋼總體沒有成見,文章很真實,屬于江油工廠版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不喜歡們某些老長鋼的大廠大城市的人的優(yōu)越感,但長鋼幾個分廠對江油整體的工業(yè)化提升,文化多樣化,水準的提高,以及眼界的擴大,有很大的貢獻,感覺長鋼就是江油的“東北”。大廠的蕭條是個趨勢,想想日本的松下、東芝,韓國的現(xiàn)代,大宇的江河日下,汽車城底特律的破產(chǎn),整個東三省的乏力,江油其他國有企業(yè)大廠幾乎全軍覆沒,走入歷史,長鋼還存在已經(jīng)是個奇跡了,江油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長鋼等國有企業(yè)的子女就業(yè),職工下崗再就業(yè)有一個吸收效應,希望長鋼再起,和江油共成長,
作者: qjm
時間: 2018-4-26 21:40
過
作者: 我們的魅力
時間: 2018-4-26 21:45
寫得太好了,居然一字不落的看完了,雖然沒有經(jīng)歷過,但仿佛自己就生活在文字里的世界。
作者: 闊葉林
時間: 2018-4-26 21:49
樸實的文筆,真情的表述。只有真正的長鋼子弟才有這難以忘懷的鄉(xiāng)愁。sc51811sc51811sc51811
作者: 吳哥
時間: 2018-4-26 21:51
拜倒在樓主的西裝褲下
作者: 凰無神
時間: 2018-4-26 21:53
寫的真好
作者: 二十四
時間: 2018-4-26 21:53
很不錯,看完了
作者: yyq498371763
時間: 2018-4-26 21:54
樓主好文采!我雖然不是長鋼人,但我感動你們曾經(jīng)的點點滴滴!
作者: ~稀里糊涂~
時間: 2018-4-26 21:58
在某車間鋸床外包買五險后開4至5千,而正式工其他崗位就2千左右,不知道為啥外包后工人就能掙錢,不外包就拿不到錢,好奇葩的長鋼。
作者: 遠行者
時間: 2018-4-26 22:02
只有我們那個年代懂 都老了哦 盡是滿滿的回憶
作者: 李仕樹
時間: 2018-4-26 22:04
寫得好。
歡迎光臨 江油論壇 (http://www.inc-icom.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