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論壇
標題: 竹林 [打印本頁]
作者: 三岔河 時間: 2015-11-9 10:13
標題: 竹林
昨天回家,看見幾個工人正在砍竹子。一邊整理枝椏的父親說,二哥打算年底修房子,把竹子砍了,先騰出地來,十月間再動工。
其實,我一直想寫寫我家的竹林,苦于一直沉湎于這樣那樣的瑣事,而沒有動筆,F(xiàn)在,看到這最后的一籠竹子也即將消失,才覺得非寫不可了。在內(nèi)心深處,我想我有這樣一種擔憂,深怕骨子里的有些東西也會隨著竹子的消失而一同消失。這是一個容易消失的時代。斗架子的川北民居,遮雨的蓑衣,木匠的刨子和墨斗,鐵環(huán),河里的烏魚、刺殼鮑,不是都消失、都不在了嗎?甚至,昨天還在出席會議、接見賓客、被電視報紙網(wǎng)絡(luò)報道的官員,今天都可能不見了。上午還活蹦亂跳的朋友,下午都進醫(yī)院,去火葬場了。看來,真實的存在也不過瞬間煙云一樣靠不住,只有記錄才有可能保存恒久。但我不敢有這樣的妄想,我只希望,我的寫作能夠帶我回到我家的竹林,并在那里能夠依稀記住我那些已逝的親人,和正在消逝、或即將消逝的親人。
這是我家最后一隴竹子了。印象中,我家是有兩大片竹林的,三十多年前,都郁郁蔥蔥,很是繁盛,一天到晚,麻雀、黃雀、喜鵲等鳥兒一群群地飛進飛出,唧唧咋咋地叫過不停,趕會似的,煞是熱鬧。
離家最近的竹林,其實就在屋后,夜里也能聽見竹梢在房屋瓦背上被風吹動的聲音,刷刷地,就像我們小孩子白天滾鐵環(huán)的聲音,擠進我的夢鄉(xiāng)。夏天,天氣燠熱,大人們往往會在午后兩點過才出工,于是一家人會抬了矮板凳,坐在竹林下,一邊搖著篾條編制的扇子乘涼,一邊漫無邊際地閑聊著。我的歷史啟蒙知識教育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開始的。愛看川劇的父親,每天都會利用這個時間給我們幾個孩子講上一個兩個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武王伐紂,盤古開天地,比干剖心,岳母刺字,精忠報國,花子罵相,……,這些都是我以后在教科書上也沒有看到過的,它們甚至影響了我對歷史人物、歷史進程以及人生觀點的態(tài)度!安懿俚慕绞谴虺鰜淼模瑒涞慕绞强蕹鰜淼摹!备赣H的觀點起碼比我后來聽到的易中天的講義要早幾十年。
我家竹林給我的最早印象,是松潘大地震那年。在生產(chǎn)隊高音喇叭的催促下,一家人卷了墊席,一截用竹子撐起來,一截鋪在竹垓上,然后在里面放進被蓋枕頭,算是搭起了一個地震棚,在飛來飛去、嗡嗡叫的蚊子聲中,坐臥在一起。那年我8歲,還沒報名讀書,聽不懂大人的話,也不知道地震的可怕。仿佛記得,有人說,唐山、平武什么的,還有倒山、翻海、地裂什么的。也仿佛記得,還有人說,這么大動靜,怕是要出什么大事之類的話。但
我們一家子卻絲毫沒有什么驚慌的樣子,婆婆依舊打著米湯漿糊,母親一針一針地給我們錐鞋底,父親還是給我們講著隋唐瓦崗、水泊梁山上的好漢故事。
現(xiàn)在我才知道,那一年是公歷1976年,地震那天是8月16日。等我們在竹林下的地震棚里躲了二十余天出來的時候,生產(chǎn)隊里的高音喇叭已經(jīng)放出了我平生第一次聽到的哀樂,——偉大的導(dǎo)師和舵手毛主席逝世了。在大隊部前面積滿拖拉機油污的場地上臨時搭建起來的靈棚里,我的左臂上平生第一次被大人們給戴上了一朵小白紙花。過了幾天,靈棚拆了,大人們把從遠處山上砍來的柏樹枝椏、黑色的布幔、白色花圈堆積在一起,然后一把火點燃,我們和大人們一起,排著長隊,依次走到火堆邊,把臂上佩戴的小白紙花扔進火里。風一吹,火焰呼啦啦地竄起,已經(jīng)燃盡的白灰高高揚起,爾后又飄落下來。我記得,那天,整個大隊的天空,全是飄落的白灰。我們從大隊部回到家里的時候,那些白灰也還在往下落著,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近處的田地里,剛栽下不久的油菜葉子上,冒出來的小麥芽尖上,全是白蒙蒙的一片。
另一片竹林與自家房屋隔了一條小水溝,比房后的更大,里面全是竹子。春天或者秋天,一根根筆直的筍子,帶著毛茸茸的殼,蓬蓬勃勃,肆無忌憚地生長著。麻雀落在地上,毫不驚恐地跳躍著。還有筍子蟲,也探頭探腦地張望著竹林里的風吹草動。
暑假或者寒假,我們幾個孩子會在竹林下的空地上,撒上一把谷子,支上一張簸箕,然后在支起簸箕的木棍上綁上一根小繩子,遠遠地躲藏在竹籠后面,一待麻雀跳進簸箕里,就使勁地一拉繩子,簸箕落下來,麻雀就扣在簸箕里了!按搅。逮到了!焙⒆觽兊臍g呼聲高過了竹梢。這只是高興地開始,更大的興奮還在后頭。在那個一個月也吃不到一片肉的饑餓年份,一只麻雀肉帶給我們的幸福簡直就是神仙生活了。幾個孩子爭先恐后地拔毛的拔毛,找柴禾的找柴禾,燒火的燒火。約莫一個小時左右,麻雀燒熟了,那個誘人的肉香讓每一個人都緊閉著嘴,深怕流出口水來。在大一點孩子的分工下,幾個人你一條翅膀我一條腳腳地啃起來。天很快就黑了下來。大人們也從竹林外邊的田壩里開始往家里走了。
竹林里有一口井,立秋那天,我們大人小孩都要去到井邊,用竹子做的井桿扯上滿滿的一桶水來,然后你一瓢我一瓢地喝下去。據(jù)說,這天喝了井水,整個一年,人都不會拉肚子。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有無科學依據(jù),但青勾子朋友老幺有一年沒去喝,結(jié)果就拉了一個冬天的肚子。
竹林之于我的快樂往事不止這些?梢哉f,小時候我們一家人的生活也全在這兩片竹林里。
農(nóng)閑,生產(chǎn)隊不出工的時候,父親會早早地起來,拿彎刀砍倒十一二棵老竹子,綁成一捆,扛到七八里外的縣城大河壩或者燈光球場,以每斤6、7分的價錢賣給縣工貿(mào)公司、土特產(chǎn)公司、或曙光紙廠。有時價錢好些,可以賣到一角二三,一百三四十斤的一捆竹子往往能賣上十多塊錢。在計劃好了家里必需的柴米油鹽后,父親會走進稻香園,買一碟油炸花生米,有時是一兩鹵豬耳朵,打二三兩酒,喝個微醉醺醺的,然后去到南門外的王爺廟,看桂花班演出的轅門斬子、薛剛反唐等折子戲。
傍晚,父親一偏一倒地回來了,他新買的籮筐里除了一兩斤豬肉,還有我們幾個孩子換季的藍布新衣服。小時候,雖然年份不好,但我家還是能靠了這兩片竹林,在每一個月打打牙祭,逢年過節(jié),我們四兄妹也能穿上新衣服。
特別是每年農(nóng)歷七月,月初或者中旬,父親會一連好幾天地上街賣竹子,去公社供銷社、食品站,找熟人換肉票、布票、酒票,買回三四斤豬肉、紅苕酒或者甘蔗酒,有時有帶魚、蝦片、花生米,然后在26日婆婆生日這天,請大嬢二嬢四嬢及繆姑父、馮姑父等親戚回來,鬧鬧熱熱地給婆婆做生日。
我家靠近平通河,那時的平通河河床很淺,泥沙石頭堆滿了河道,一遇秋天的暴雨,河水就漲起來,往往就翻過了幾十米遠的田壩、河灘,直沖進我家院壩。為了免于水患,閑不住的爺爺、婆婆就會在洪水退去之后,把那些堆積的泥沙一撮一撮地碼起來,在房前屋后弄成一個高高的土垓,栽上竹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大片竹林。那時,竹子不僅可以賣給造紙廠舀紙漿,也可以自己編墊席、籮筐,扭牛鼻繩。
“那時,哪像現(xiàn)在什么都可以用鐵、塑料來做,背篼、糞筐、掃把,哪樣不用竹子?”父親說,“現(xiàn)在呢,什么都用塑料了,哪個還用竹子?”今年已經(jīng)76歲的父親,看起世事來,比我這個讀了十多年書的人還要眼亮。
小水溝外邊的竹林分給了幺爸。他在18歲去到部隊當兵,兩年后因為處事精明、干練而被提撥為排長、班長之類的軍官,后來私自佩槍與大涼山土司的女兒照相而被關(guān)禁閉,然后又在里面用毛選揩屁股而被判刑,等到80年代初平反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神志有點瘋癲狀態(tài)的孤寡鰥獨老男人了。
婆婆已經(jīng)在幺爸回來前五年去世了,她走的那天還是念念不忘幺爸。回來后的幺爸,種不來地,一個人在建筑工地打工,回到家里,就咿咿呀呀的吹笛子、拉二胡,很少說話。地震前幾年,下河遂寧的一個何姓人家因為看中了河西壩子三岔河的地利,而把兒子抱給幺爸做了繼子。幺爸因此才有了一家人。不過,這樣的光景沒有幾年,幺爸就因為不知哪里染下的肺結(jié)核而過世了。他下葬的地方,緊緊挨在婆婆的墳地旁邊,也是這塊竹林,這是我父親的意思。
現(xiàn)在,那片竹子早已經(jīng)被砍了,原來生長竹子的地方已修起了一大幢房子。二哥打算新建的房子也將在下個月動土。
作者: 那年那天 時間: 2015-11-9 11:11
:lol
作者: 老實巴交 時間: 2015-11-9 16:03
君之故事如吾歌,相似歲月同感多。:victory::victory::victory:
作者: 青蓮孤客 時間: 2015-11-10 11:00
歲月如歌,往事如酒,勾起了我的回憶!
作者: 朽木1 時間: 2015-11-10 11:08
樸實無華,生動感人。
作者: 天涯--金象 時間: 2015-11-10 14:45
平實而感人,不錯。
作者: 三岔河 時間: 2015-11-12 10:10
人老了,慢慢回憶往事
| 歡迎光臨 江油論壇 (http://www.inc-icom.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