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久_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顶级AV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江油論壇

標題: 童年記憶之70年代的農(nóng)村婚禮 [打印本頁]

作者: 春天的地鐵    時間: 2015-2-13 11:10
標題: 童年記憶之70年代的農(nóng)村婚禮
童年記憶之70年代的農(nóng)村婚禮
70年代的農(nóng)村婚禮,喜慶而熱鬧,不要說參加婚禮,就是看著接親的隊伍從院子前走過,也讓大人小孩興奮不已。雖然那時的我年齡還不大,對婚禮的細節(jié)印象不深,但迎親隊伍前面的紅旗、鏗鏘有致的鑼鼓、抬著嫁妝的漢子、燃放的鞭炮、穿著嶄新的新郎、羞澀靦腆的新娘子、院壩里的酒席還是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起朋
農(nóng)村的婚禮要熱鬧三天,第一天就叫起朋。這一天上午就陸續(xù)有客人到來,那時的隨禮多數(shù)不用現(xiàn)金,而是直接送實物,比較親的親戚的隨禮要湊成挑子,這樣才顯得大氣、厚重,挑子的籮篼都比較嬌小,一般裝上白菜、粉條、面條、蒸好的饅頭或蓋有紅印花的米饃饃,東西一定要冒出來才顯得豐盛。家庭稍困難的也可用莢背裝,這樣就可以節(jié)約一些,但仍不失體面。像院子里的鄰居這樣一般的客人多數(shù)都送幾斤大米,至于送現(xiàn)金和被面、鏡子、水瓶這樣的高檔貨那已是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的事了。
那時不像現(xiàn)在人人都有好多套衣服,少數(shù)家庭到走人戶時才發(fā)現(xiàn)連像樣的衣服、鞋子也沒有,因此院子里、鄰居間借衣服、鞋子也是常有的事,由于外面一下子穿得太好,里面的爛衣領(lǐng)一露出來,有人就會故意夸幾句料子不錯、再問問什么時候做的之類的話,弄得別人窘態(tài)百出。
起朋的中午只招待遠客,但一到晚上村里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就都來了,多數(shù)時候并沒有肉,但油葷卻明顯較平時多出好幾倍,因此除特殊情況外,大家無論如何也不會愿意錯過這樣的機會。尤其是十幾個小孩,趁大人高興,聚在一起在飯桌間穿來穿去的瘋玩,更是機會難得。
起朋當天要把對聯(lián)貼好,還要把迎親的國旗、鑼鼓、抬嫁妝的杠子準備好。吃過晚飯,包括新郎在內(nèi)的所有客人都要早早入睡,因為第二天天不亮就要和迎親的隊伍到女方家去接親。
正酒
迎親。無論新娘遠近,迎親的隊伍都是天不亮就出發(fā)了。去時為了趕時間,隊伍都不大講究,正式的儀式都在接到新娘以后。
隊伍的最前面是兩個10來歲的小男孩,一人扛一面標準的五星紅旗。
紅旗后是手持鑼、鼓、镲的敲鼓手,節(jié)奏是“鏘--鏘--赤,鏘--鏘--赤,鏘鏘--赤鏘--赤鏘赤”;也不一直敲,走到院子邊或有人干活的田邊鏗鏘的鑼鼓就開始了,這時即使干活的停下鋤頭隊長也不干涉,畢竟寂寞年代這是難得一見的一抹亮色。
鑼鼓手后邊就是抬著嫁妝的青壯年小伙子了,他們個個卯足了勁,走起路來步步生風;那時比較完備的嫁妝應(yīng)該有柜子、箱子、椅子各一對,洗臉架、腳盆各一個,被子、枕頭、罩子、罩鉤子、鏡子、梳子等日用品,也有男方提前將部分嫁妝先送到女方家里又抬回來的,因為路邊看熱鬧的人往往要數(shù)一數(shù)嫁妝的多少。
嫁妝后面幾米遠就是今天的主角新郎,新郎多半是一身藍卡其布或者藍斜紋面料的衣褲,嶄新的白邊千層底布鞋,昂首挺胸、面帶喜色、目不斜視正步向前。
新郎后邊20來米遠處走著的身著毛藍布或灰布衣褲、著膠底布鞋的女子就是今天的新娘子,只見新娘子低著頭、表情既羞澀又緊張,遇到看熱鬧起哄的就更加手足無措。這時陪伴她的幾個姑娘就會緊擁在她身邊,讓看的人分不清誰是新娘。
迎親隊伍的后面就是送親客了,他們大約晚半小時出發(fā),送親的均為新娘除父母以外的至親,隊伍一般在20人左右。
迎親隊伍和送親客到家時要放鞭炮,這也是小孩子最盼望的又一大樂事。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還沒響完,硝煙還沒散開,一群小孩就搶成一團,那時的鞭炮是手工編制,每顆有拇指大,威力與后來的電光火炮差不多,搶得多的會成為小孩中人人羨慕的對象。
傳說換牙的小孩讓新娘摸一下牙齦,新牙會很快長出來。表哥結(jié)婚時我母親就把我拉到新娘面前,讓她摸了一下我的缺牙巴。
拜堂。抬回來的嫁妝并不急著往屋里弄,而是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院壩邊或階沿上,讓來客一一參觀。迎親的鞭炮過后就是拜堂,那時沒有“天地君親師”位,也沒有大紅的喜字,堂屋正中是一幅毛澤東畫像。一位長者站在堂屋的一側(cè),待至親們把“紅”披掛在新郎新娘身上后,就扯起聲嘶力竭的嗓子,開始拜堂了。拜堂結(jié)束新娘就進入洞房,好像吃飯都不出來。
酒席。酒席就擺在院壩的中間。那個年代,對于難見葷腥的老百姓來說,借參加婚禮打打牙祭是每個人心照不宣的重要目的。酒席有十大碗,只記得有燒白、夾沙肉、丁果子(肘子)、頭菜等,沒有雞鴨魚;雖說是十大碗,但用料都極為節(jié)省,據(jù)說手藝好的廚師8兩肉就能做一桌;每樣葷菜一人只有一片或一坨,因此為防止被別人夾去,既要靠每個人自覺,自己又要眼疾手快;吃酒席的規(guī)矩出門前大人要教,基本規(guī)矩是只能挑自己面前的,不能夾“翻山菜”,拈完后要放下筷子,等長者說“請”才能拈第二下。
因為機會難得,一般吃酒席時都是全家出動,因此婚禮的酒席往往要開好幾輪,吃到半下午的都有。
滾床。為了圖吉利和好兆頭,祈求多子多福,新郎新娘的床要請家境富裕、勤勞能干、福大命好的女性長輩來鋪。床鋪好后,早就等候在床邊的好幾個小孩就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大人開始往床上撒糖、花生和核桃之類的東西,小孩子在床上又搶又跳,新房里生機勃勃,笑聲一片。
鬧洞房。那時結(jié)婚雖不可能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那樣單獨買房子或建新房,但洞房還是要簡單修飾一下。家境較好的用石灰將四壁刷白,窗戶糊上新買的白紙;家境一般的就找一些舊報紙把墻壁糊一遍,有的還要買一兩張宣傳畫貼在房間里,如果能找?guī)讖埾瘛栋酌纺菢拥臉影鍛虻碾娪昂筚N上,那就表明這家人在外面或上面有人。
洞房的門楣上懸掛著一面系著紅布的鏡子,據(jù)說可以照妖辟邪。
鬧洞房的多數(shù)都是年輕小伙子,那時沒有電燈,為防止煤油燈被碰翻,一般都在洞房里掛上帶玻璃罩的馬燈,至于如何鬧,因為年齡太小還沒開始鬧就被攆出來了。
安送親客。送親客都是新娘的至親,因此不可怠慢。吃酒席必須安排頭輪子,晚上不可能住在一起,都是到其他住戶家里去搭鋪,但住的地方必須要方便、干凈;要提前聯(lián)系人家,先把被子洗好、清潔收拾好。送親客不滿意的婚禮算不上圓滿的婚禮。
                  散客
第三天就是散客了。這天早上吃飯的基本都是至親或遠客,吃過早飯就該回去了,主人自是熱情挽留一番,但大家都明白客走主人安的道理,來時送禮的莢背、籮篼自然要帶回去,主人也不會讓它們空著,無論怎樣都要裝點東西,叫“回兜兜”,一般是裝上12個米摸摸或饅頭,如果有蒸肉沒有用完,就會用菜葉包一碗給沒有來的親戚帶回去。
如果是送親客還要打發(fā)一雙襪子或一根手帕,當然毛巾更好。
送走了所有的親戚,婚禮就算圓滿結(jié)束。一般第二天新娘就要正式接手家務(wù),3天后就要下地勞動,正式成為新家庭的一員。
2013年11月11日
                       

作者: 闊葉林    時間: 2015-2-13 13:16
童年難以割舍的記憶,自然親切樸實好記實。
作者: xw110    時間: 2015-2-13 14:21
寫的不錯,配個圖片就更好了
作者: foooxxx    時間: 2015-2-13 15:21
真實可信,還很生動。
作者: 碗豆角胡豆米    時間: 2015-2-14 18:12
哈哈,想當年我的大哥哥們結(jié)婚最興打紅旗,每當有人接媳婦就找兩個小學生幫忙打紅旗,我的小學同學喜歡干著是人還真不少。那時候十來歲的我們。正是換門牙的時候,缺著兩顆門牙,肩上扛著一桿紅旗,走在迎親的隊伍最前面還真有那么點洋盤、雖然到女方家去接親有時候要走上百里路,但在那缺油葷的年代能坐上席,落得幾餐好,那當然是件好事。故。我們有兒歌曰:缺牙吧,坐上席,夾塊丁各各落到褲襠里。哎,現(xiàn)在既看不到打紅旗的,更看不見坐轎轎的了。寶馬,奔馳。眨眼而過的,不熱鬧。
作者: 三川賢夫    時間: 2015-2-22 16:56
還有兩家為娶同一個姑娘,在同一天去搶親的故事喲。
作者: 青蓮孤客    時間: 2015-2-27 22:37
大約在79年我二爸結(jié)婚時,我就打過一回紅旗!
作者: 喝一口酒    時間: 2015-2-28 11:23
這個系列很有意思,做個記號,繼續(xù):victory:




歡迎光臨 江油論壇 (http://www.inc-ico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