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久_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顶级AV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江油論壇

標(biāo)題: 徒步•洗腳•竹枝 [打印本頁]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3 19:32
標(biāo)題: 徒步•洗腳•竹枝
青林口符幼余老師幾次邀我游云集洗腳臺,卻之不恭,腆顏受之。跟前不久同往南壩暴走的老怪、牛人一說,大家一拍即合。11月1—2日,我們七人,在青林口與符老師會合,乘車至云集,自云集出發(fā),歷時一天半,徒步游小團(tuán)山、楊家壩水庫、洗腳臺、龍王廟而返。
牛人老怪兩家全,喜喜然然小隊(duì)員。
外掛青衣獨(dú)聯(lián)體,同心協(xié)力訪云邊。
我們隊(duì)伍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新鮮血液,牛人與老怪兩家的小公主加入了暴走的行列,兩位小美女的處子秀表現(xiàn)如何?大家充滿期待也充滿了信心。
話說周六這天,由于比平時起得早一些,我的眼睛有些生疼,老怪他們倒是若無其事,這應(yīng)該是拜每日里晨起“偷菜”之賜。神龍河大橋加固,不知道云集班車是怎么來,我們截下經(jīng)過的頭班馬角車來到大澗槽——就是去云集方向的那座大橋邊。我們的計劃是在這里等云集車,如果云集車來晚了,就就近聯(lián)系個包車,盡量早一些到云集,那是徒步的起點(diǎn)。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3 19:33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3 19:42

幾世文華夢筆通?書香每與果香融。

青林不厭千章誦,如水之交是符翁。

總算等來了云集班車,我們差一點(diǎn)就包車了,那駕駛員說送車上的幾個客去二郎廟,馬上轉(zhuǎn)來載我們,價都談好了,50——很不幸,他剛走,班車就來了,我們嘻嘻哈哈地背信棄義了。

符幼余老師在他家門前等候多時了,班車向云集開進(jìn)。

幾年前在青林口閑逛時,偶然結(jié)識了符老師,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但又不是個普通的農(nóng)民,世居古鎮(zhèn)的他,裝了一肚子青林口的掌故,操勞農(nóng)事之余,筆耕不輟,我們有不少唱酬,是忘年之交。跟他認(rèn)識幾年下來,別人都快把我也看作青林口專家了,哈哈!


作者: 書香    時間: 2009-11-3 19:55
期待續(xù)集......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3 20:23

云中市集金風(fēng)爽,云外游人極目欣。

辜負(fù)晴云情眷眷,此行端的不看云。

云集,這真是個“天上的街市”。和幾年前一樣,差不多還是在很愜意的金秋行經(jīng)此地,兩株大樹風(fēng)采依舊,我首先想到的卻是汽車站廁所那“高處不勝寒”的蹲位——罪過罪過,我咋想到蹲位了?


作者: nizdwzdnm    時間: 2009-11-3 2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nèi)容自動屏蔽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3 21:37
回復(fù) 7# nizdwzdnm


    謝謝關(guān)注。下棋去了,空了再來。
作者: lantianbaiyun    時間: 2009-11-3 22:14
回復(fù) 6# 程派青衣


    這是云集的街嗎?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3 22:19
回復(fù) 10# lantianbaiyun

是的。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3 22:28
一帶蒼山如鋸齒,青青長谷壑雷奔。
不知何處牛鈴起,入眼炊煙絆綠痕。

從云集到洗腳臺村,一路下坡,可俯視長長幽谷,亦可仰望對面的綿延群山,肉眼所及,最遠(yuǎn)處的一列山體嵯峨如鋸齒,直插晴空。路邊、山背、谷底,不時傳來的,有水聲、風(fēng)聲、牛鈴聲,每走一段,就能看見夾雜在綠樹之間的三幾戶人家,氤氤氳氳的炊煙,如藍(lán)色的綬帶,或橫浮、或斜掛,不絕如縷。


作者: 洪哥    時間: 2009-11-3 22:43
回復(fù) 12# 程派青衣


    感覺云集在鄉(xiāng)鎮(zhèn)中地勢很高,上半年騎那條坡很累。
作者: 歲月如歌    時間: 2009-11-3 23:01
回復(fù) 12# 程派青衣


    "從云集到洗腳臺村,一路下坡,可俯視長長幽谷,亦可仰望對面的綿延群山,肉眼所及,最遠(yuǎn)處的一列山體嵯峨如鋸齒,直插晴空。路邊、山背、谷底,不時傳來的,有水聲、風(fēng)聲、牛鈴聲,每走一段,就能看見夾雜在綠樹之間的三幾戶人家,氤氤氳氳的炊煙,如藍(lán)色的綬帶,或橫浮、或斜掛,不絕如縷"  青衣詩意畫比實(shí)物照美,特別欣賞 "氤氤氳氳的炊煙,........"  這一練句把景寫活了。佩服才子功底。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4 19:53
回復(fù) 13# 洪哥


    如果說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所在地位置的海拔高度,云集可能是江油第一吧?幾年前我也騎自行車跑過那邊,現(xiàn)在還記得路上有個老農(nóng)用云集土話說,“你車子怕要抽立起來……”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4 19:54
回復(fù) 14# 歲月如歌


    謝謝鼓勵。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4 19:56

飛來眾力號聲吭,行過山彎滿木香。

成棟成梁誠不易,新林慎矣斧斤忙。

一路輕輕松松,符老師說洗腳臺村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不知不覺中,腳下的公路變成了黃泥土路,路邊停著一輛農(nóng)用車,車上并排裝著兩根大木,這肯定是村民伐木建新房了?就在這時,路基下的林子里有兩個人抬著又一根大木鉆出林子,我們驚嘆這些松木比在小壩見到的大多了,符老師搖頭說,以前這邊林子里的樹木小的也有人腰粗。老怪說,現(xiàn)在這些成材的,都是八十年代初飛播造林的成果,呵呵,他又想到小時候打起光叉叉下河游泳遭天上落下來的松子淋的事情了……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4 20:13

云頂云根一徑來,遙山近水映崔嵬。

不須問訊知名早,云氣遐方洗腳臺。

這段黃泥路走到盡頭,轉(zhuǎn)過一個山彎,眼前兀地現(xiàn)出一座石橋,符老師說,“到洗腳臺村了!”我們遠(yuǎn)遠(yuǎn)地繞著“捷路巖”走了個大弧線,現(xiàn)在屏風(fēng)一般橫在村子側(cè)邊的,無疑就是這雄渾大氣的“捷路巖”。

洗腳臺村與鄉(xiāng)上比較,總要低上好幾十米?石橋下的溪水纖纖一握,我始終沒看清楚到底在往哪方流——憑感覺,是往左流進(jìn)我們順著走來的大峽谷、最后進(jìn)潼江吧?


作者: 綠色    時間: 2009-11-4 21:28
sc51831sc51833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4 22:10
雙峰對峙小團(tuán)山,橫嶺茫茫悵莫攀。
見說仙人來洗腳,山前山后水潺潺。




作者: 唐唐    時間: 2009-11-5 00:19
歡迎你們常來云集玩啊
作者: 51747    時間: 2009-11-5 00:50
千萬要穿平跟鞋
作者: 閑云居士    時間: 2009-11-5 03:15
美景。!美詩。!美文!。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5 18:48

河洛兒郎何必識?援之大愛記川民。

洗塵卻藉山原秀,感此相逢幸比鄰。

在洗腳臺村意外碰到兩個河南人,他們在附近搞援建,利用雙休日專程開著越野車來游小團(tuán)山。河南人先于我們到達(dá),他們把車開到?jīng)]路了,就下車朝山腳下進(jìn)發(fā),走到跟前,卻找不著路了,只好又下來,正準(zhǔn)備返程。我們力邀他們加入我們的團(tuán)隊(duì),一起去楊家壩水庫,河南人同意了。

從他們的談吐來看,這二位都是管理或工程技術(shù)人員,彼此大致也是同齡人,很快就不生分了。路上有人說起河南人援建,“連水泥都是從河南運(yùn)來的……”一位河南朋友解釋說,他們開始準(zhǔn)備用四川本地水泥,但價格太貴,“河南水泥運(yùn)到四川來,把運(yùn)費(fèi)都算上,還沒四川水泥的坐地價來得貴……”呃,這個,我們無語了。

河南朋友一直和我們走到楊家壩,又返回洗腳臺村,這二位自己都說,NN久沒這么走過了,其中一位還說路上感覺挺過了“極限”。不過他們都是好樣的,去的時候他們曾經(jīng)掉在后面;返回的時候由于我們耽看風(fēng)景,他們又遠(yuǎn)遠(yuǎn)走到前面。這兩次,我都以為他們會悄悄離開,可是錯了,特別是返回時,他們先走完山路,就一直在車上等我們,最后還熱情地把我們載回到村子。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5 18:56

漸行漸遠(yuǎn)足音稀,指點(diǎn)蒼苔水跡微。

何處飛來奇石峻?野猿高樹詫驚飛。

捷路巖好似一道路標(biāo),我們順著山巖的弧度向左拐進(jìn)一道峽谷。山巖之下,頓感人之渺小,捷路巖山體巨大,巖石堅固,有人曾建議開發(fā)徒手攀巖旅游項(xiàng)目,后無下文。巖體上有多道橫行水漬,符老師說楊家壩水庫蓄水以前上面曾經(jīng)有河流,便我怎么也不能想像,河流會從那么高的山體上流過,難以置信……

繞過捷路巖之后,一條山溪奔流而出,奇樹異果迭見。我爬到一棵樹上,在一株小樹上摘下幾個黃色的果子,看起來像是柚子,形體稍小,一個路過的老鄉(xiāng)說是“止渴”(?),據(jù)說切片泡水頗佳,我又看見這果子隨意落地,無人拾撿,于是剖開一個,想嘗下究竟何種味道——我已經(jīng)很小心很小心了,連牙齒都沒挨到那果肉。到底啥味道?酸死個人!

林木漸趨茂盛,路旁有兩三座孤立的石山,每一座都在百米上下,奇峰突出,山上大樹老藤密集。牛人看見山上的樹枝在急遽晃動,“有松鼠!”還沒等我們抬頭,他已經(jīng)改口了,“是猴子!”我抬頭看時,那枝干晃動極其劇烈,不是松鼠可以做到的,除了猴子,還能有誰?可惜的是,我并沒看到“真身”,不知他們幾位如何?后來回去說起,符老師的外甥肯定我們看見的是猴子,還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了猴子偷苞谷的事。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5 20:11

水盡山窮見石梯,錦雞崖上眾山齊。

楊家大壩無多路,隔嶺樓臺燦燦霓。

在峽谷底部跨水而行,很快來到一處陡峻的石梯下,仰頭望去,頗有幾分古商道的風(fēng)味,符老師說,這里就是錦雞崖。石梯極陡,所幸不很長,我們一鼓作氣就上了崖頂。大家都去看身后峽谷的美景了,沒人注意觀察右手邊的山崖,以至于錯過了那個有名的石“錦雞”,也是后來聽符老師的外甥一說,大家遺憾不已。

崖頂是這一帶深谷的最高點(diǎn),深谷兩岸,高度大略相齊,我們選了一處較寬敞的平地坐下來午餐。峽谷對面,遠(yuǎn)遠(yuǎn)現(xiàn)出一座高樓,飛檐上的紅黃色筒瓦,在陽光照射下,泛著神秘的光影。這座樓,我分明在網(wǎng)上看到過,可以肯定那邊就是楊家壩水庫了。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5 20:21

一屏高壩羈游龍,回首空溪落寞峰。

池館亭臺秋草蔓,翠云閑駐意慵慵。

聽說楊家壩水庫當(dāng)年也興旺過一段時間,這里有兩座大樓屹立不倒,看起來當(dāng)年也還算有點(diǎn)檔次,其實(shí)這里各方面條件都還可以,荒廢得這么徹底,有些令人不解。符老師說,“翠云湖”門坊上的對聯(lián)都是請省上的大家寫的,字意俱佳,可惜,那些字大多剝落了。

水庫大壩約莫70余米,在兩座大山之間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將一池碧水羈限在高壩之內(nèi),水色幽藍(lán),聽說養(yǎng)了不少大魚,“放下去的時候就有一百多斤”。水庫在劍閣境內(nèi),這里“高峽出平湖”,江油那邊就“深潭空怒石”了,我們是隨時飽受停水的困擾的,站在大壩上,回頭看看江油這邊空空的溪谷,心頭還是有些怫然。好像國家有很宏偉的西藏水利開發(fā)計劃,能否順利實(shí)施呢?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5 21:31

不與廬山面目殊,團(tuán)峰迷境草花紆。

眼前怪石登不得,小洗成空悵舊途。

回去的路上,我感覺腿有點(diǎn)疼,但還是想一親小團(tuán)山的芳澤——最好是登上山頂——孔子登泰山而小魯,我嘛,可以登團(tuán)山而小洗腳臺噻!往小團(tuán)山山腳下走的路,符老師也不是很清楚,我們干脆“跟著感覺走”,隊(duì)伍漸漸拉開,他們有幾位干脆就不上來了。我一個人走在前面,貓著腰向朦朦朧朧的山體跟前闖。過了一會兒,紅紅在后面喊我等她一會,她也要上來——厲害,又是后半程發(fā)飆!沒多久,紅紅趕了上來。稍后,兩位穿皮鞋的河南朋友也趕上來了,真是強(qiáng)悍!其中一位還得意地說,他現(xiàn)在過了極限,感覺好極了。

我們四人最后走到小峰背后,看看沒路了,我不甘心地仰望了一會兒山體,實(shí)在想不出怎么上去,只好怏怏地沿原路下山。回去后,還是符老師的外甥說,就從小峰正面有個裂口,人可以手腳并用,從裂口的“一線天”撐著崖壁上去,他說,“大自然真是奇妙,那里的崖壁,每撐一段就有個休息的地方。更奇怪的是,峰頂還有些瓦,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什么人帶上去的……”


作者: 都市放牛    時間: 2009-11-6 09:37
那個水庫的大壩好高哦。。。。。
作者: 東方蜘蛛    時間: 2009-11-6 17:07
回復(fù) 28# 程派青衣

“止渴”(或者是“仔殼”?)可能說的是氣柑(橙子):lol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6 19:27
回復(fù) 31# 東方蜘蛛


    我估計也是?赡苁瞧贩N不同,反正那個東西酸得要命,完全莫法吃,落得滿地都是,沒人要。說不定真有藥用價值,那果樹的樹葉上還有很多蟬蛻……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6 19:59

想象當(dāng)年電火開,水巖化巧幻塵埃。

果然此地滄浪濁?八九凡人洗腳來。

回到村里王書記家,天色還早。符老師提議,利用晚飯前這段時間去看看“洗腳盆”,除了兩個小丫頭有些累,留在書記家休息,我們欣然上路。大概是怕我們再錯過、再留下遺憾,符老師的外甥主動加入,并給我們帶路。

那“洗腳盆”倒也不遠(yuǎn),跨過那條小溪,在洗腳臺村往牛郎溝村的小路上走不多遠(yuǎn),小王帶我們往左手溪邊一拐,就到了。所謂“洗腳盆”就在一大塊堅硬無比的巖石上,整個巖面上密布許多奇形怪狀的漏洞。坐在“腳盆”邊,正好可以遠(yuǎn)遠(yuǎn)看見小團(tuán)山,我坐到“腳盆”邊,脫下鞋襪,一邊“點(diǎn)水如儀”,一邊暗自惡搞了兩句陶詩:“濯足石盆里,悠然見團(tuán)山。”

以前聽說這里還有二郎神的睪丸,有女同胞同行,沒人提起這檔子事兒……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6 20:08

披星戴月里人知,敢向深山舞路旗。

為政為人身后說,民心凜凜自豐碑。

一到洗腳臺村,就能看見村口的路上一派繁忙施工的景象,條石、清沙堆滿路邊,新辟的土路寬敞、瓷實(shí),隱隱約約聽得見機(jī)器的轟鳴聲,那肯定是挖挖車在施工。符老師一路驚嘆,因?yàn)樗郧皝,有的地方(jīng)]路,有的地方路很狹窄,可現(xiàn)在,汽車已經(jīng)能開到離小團(tuán)山很近的地方了。

洗腳臺村正在發(fā)生令人可喜的變化,這一切,離不開村里的帶頭人——王志勇書記的通盤運(yùn)作。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jì),改善村民生活,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把路修好。王書記,這個身材魁偉的山里漢子,認(rèn)定了這一點(diǎn)。作為局外人,我們很難想象他經(jīng)過了怎樣艱苦的努力、克服了多少具體的困難?總而言之,村里村外,到處是公路施工工地;至于王書記本人,拖著風(fēng)濕的右臂,早出晚歸,奔走在各處施工點(diǎn),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不為之動容。

唉,現(xiàn)在的中國老百姓,缺的東西太多,其中肯定有一樣:缺很多很多的好書記。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6 20:22

漫惹余哀奠客羞,荒墳宿草不知秋。

我從殘碣猜慈孝,亦感先生幾叩頭。

從村子出來,我想起昨天快進(jìn)村時,符老師說他家有幾座祖墳在附近,我估計他平常少有時間來,于是主動提出,陪他去看看祖墳。去墳地要鉆進(jìn)山林子里,我們叫大部隊(duì)往云集去,我們隨后趕上來。

也怪,那片墳地離外面的公路其實(shí)不遠(yuǎn),但一翻過山梁子,就感覺走進(jìn)了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是的,人跡罕至,一點(diǎn)都不夸張,腐敗的樹葉很有規(guī)律地鋪蓋在山坡上,草樹叢雜,連狹小的山路也難以辨認(rèn),我們很快找到一大片墳地,這些墳,外形考究,看得出來,很多都是有年成的古墳。符老師有一年多沒來過了,他蹲在幾座墳前認(rèn)了認(rèn),卻都不是他家的。

“是個令牌碑啊,咋不見了呢?”他不停地自言自語。我們撥開荊棘,又下到一級臺地,越發(fā)不對了。符老師不想耽擱太久,就連說算了,以后有機(jī)會再來。我們已經(jīng)在找回去的路了,我最后掃了一眼,卻發(fā)現(xiàn)高高的一片臺地上有墳,就隨口問,“會不會是那里?”符老師抬頭一看,“哎呀,對了對了!”

老師手腳并用爬上去,連連磕頭,等我走近,他又指墓碑上的文字給我看。最顯眼的符劉氏墳前,立著一座像個神龕似小石坊,這大概就是符老師說的“令牌碑”吧?上門的對聯(lián)是“惠德懿行傳世遠(yuǎn),金章紫誥報書香!睓M批“輝增彤管”,書法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想了想,跟青林口文昌宮廂房門上的對聯(lián)、還有四方碑上的對聯(lián)很像,恐怕就是那位擔(dān)任過龍安府學(xué)政的符守龍親筆。有意思的是,我前幾天讀《湖湘詩話》,記清代文人紀(jì)昀在山東曲阜孔廟寫明代文人李東陽的對聯(lián),將其中的“章”字下面的一豎穿過“曰”字,與上面“立”字相連,喻“文章通天”之意。此刻看見符家這位娘家姓劉的女主人墳前對聯(lián)的“章”字,也是這么寫的。這種寫法的首創(chuàng)者,不知道是不是紀(jì)昀,但顯然在清代成了一種濫觴,流行卻未必是好事。紀(jì)昀的“文章通天”,寫的是孔夫子,無疑是當(dāng)?shù)闷鸬;符守龍寫自己家里的長輩女主人,也信手來個“文章通天”,恐怕就不適宜了,這位學(xué)臺大人,可能是收銀子給人寫對聯(lián)習(xí)慣了。當(dāng)然,這層意思,我沒跟符老師說。


一眼所及,這一帶有符家四座墳,從墓碑上很容易看出,其中三座是女墳,安葬的都是符家祖上的女主人,每一座墳都有墓碑,墓碑背面是介紹墓主人生平的墓志。我隨便認(rèn)了認(rèn),很有內(nèi)容,但又不能久留,就拍了些照片,想回家慢慢辨認(rèn),可惜,回家才發(fā)現(xiàn),墓碑背面緊頂墓室,位置逼仄,拍出來的照片,除了兩三張,其他的簡直沒法認(rèn)。符家墳很有意思,也很有故事,但須要用心去看、去悟。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6 22:09

八人行止苦荊柯,但愛山行奈若何。

一盞仙芝誰種下?小丫拾取奉阿婆。

我們趕上了大部隊(duì),離中午還有三個小時,快到云集了,符老師又提議去爬一下龍王廟——他也一直沒上去過,但地震后聽說不少關(guān)于龍王廟的傳言,尤其是說山頂拉開一個很大的口子,據(jù)說還有當(dāng)?shù)厝藥еu上到山頂祭祀,這一來,我們也都有了興趣。

雖說問了一下路,但我們終究沒搞清楚哪里上山最適宜,想想反正就這么座獨(dú)山,走哪里都是往山頂走,于是隨便找了個似路非路的地方上去了。沒走多遠(yuǎn),刺棘叢陡然降低,但要退回去,也是心有不甘,大伙就貓著腰繼續(xù)硬闖。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總算遇到一條比之剛才稍稍寬敞些的路?赡苁菫榱税勎覀冇裸@刺棘的冒險精神,靈芝,傳說中的靈芝,出現(xiàn)了——

差不多是幾個人同時發(fā)現(xiàn)的,太醒目了!就在這條上山的小路邊上,應(yīng)該會有人經(jīng)過這里啊,遇到靈芝的幸運(yùn)兒,居然會是我們?真是不敢相信。然然離得最近,伸手就去摘。我想拍一張沒摘時的照片,于是連聲喊,“等一下,等一下……”小丫頭下手真快,哪里等得及?


人言龍廟傾頹久,竟阻行程仗女蘿。

腳力不禁山峻極,臨風(fēng)殘壘汗誰多?

——要是發(fā)現(xiàn)的時候我最近,多好啊。心里剛閃過這么個念頭,就聽見然然在前面跟她爸媽說,要把靈芝帶回去給奶奶。

唉,就沖這話,這靈芝就該小丫頭撿到!

好幾次,我們自以為到頂了,定睛一看,林子密密匝匝,山頂隱隱綽綽還在更上面。原來這山是一個螺髻形狀,不起眼的小路到處都有,一圈圈繞著往上,走很久才能上一層,山雖不高,但每上一級臺地,都在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蠶食登山者的意志。一處臺地邊,樹林豁然亮開,遠(yuǎn)遠(yuǎn)看見通往云集的盤旋公路細(xì)如雞腸,我們跌連叫苦:一會兒咋轉(zhuǎn)去哦?另一處臺地邊,遠(yuǎn)方幽邃的峽谷徹底敞開襟懷,莽莽蒼蒼,令人心曠神怡,俯身卻只見孤崖刃立,望之心驚,比峨眉舍身崖亦不遑多讓,又感嘆不虛此行。

最后登頂前一段極其陡峻,手腳并用登上頂峰的,只有符老師、牛人、紅紅和我四人。山頂果然有一道大約半米寬的橫裂,這肯定是“5.12”的杰作,我完全能想象震后上山的人突然看見這道橫裂,大驚失色的表情。據(jù)符老師說,以前山頂有一座泥坯小房子,就是龍王廟,極有靈驗(yàn),后來塌了,但還是時有人上山朝拜。我在山頂發(fā)現(xiàn)一堆石壘,呈一座小神龕的樣子,石壘上方的樹枝上,還掛了不少的紅布。符老師還說山頂有泉眼,不過我們已經(jīng)沒人有那勞力去找了。


作者: 海子    時間: 2009-11-6 22:38
青衣的游記頂呱呱sc518icon8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6 23:15

記游洗腳臺小團(tuán)山及楊家壩水庫用東坡聚星堂雪詩韻

秋情漾漾漸紅葉,醉慕林泉意如雪。

聞有奇峰似雙團(tuán),大笑出門訪幽絕。

云之集兮洗腳臺,云浮云跌古崖折。

崖下清波娟娟眉,水至柔兮骨不滅。

洄曲獨(dú)峰導(dǎo)秘峽,靈猴閃躍如電掣。

茫茫峰嶺匿紅樓,錦雞不見雙夾纈。

氣吞眾水石壩雄,束縛魚龍終不屑。

人塵車馬久相遙,不語石獅笑一瞥。

可憐辛苦費(fèi)詞章,黃牛白鳥堪誰說?

線天奇徑悵緣慳,當(dāng)時誰仗劈山鐵!


作者: 江石    時間: 2009-11-6 23:32
回復(fù) 25# 程派青衣


    是否就是中藥——枳殼!

     或者就是野氣柑!sc518dabin12
作者: 江石    時間: 2009-11-6 23:40
感謝青衣勞神費(fèi)力地向大家介紹美景!目前,兩天時間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作者: 雪花    時間: 2009-11-7 10:55
回復(fù) 37# 程派青衣


    這是靈芝嗎,我家里大把哦,我小時弄了很多,我覺得這東西很臭。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7 16:22
回復(fù) 40# 江石


    謝謝,恐怕就是“枳殼”嘞!記得小時候課本里有篇課文《晏子使楚》,里面有一句經(jīng)典的“橘生淮北則為橘,生于淮南則為枳”,可能也是這個東西……
作者: 程派青衣    時間: 2009-11-7 16:28
回復(fù) 42# 雪花


    大概是“紫芝”吧?有一股很淡的味道,說不上來是啥子味,但也沒覺得臭,可能是各人味覺不一樣,呵呵……
作者: 春秋無忌    時間: 2009-11-7 20:58
回復(fù) 43# 程派青衣


    記得小時候老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止渴"樹,果實(shí)是橘黃的就象橘子一樣,稍大,味酸微苦.你們看到的那個不大象sc51870 .
作者: 1972年    時間: 2009-11-11 18:11
如此精華之貼,豈有不頂之理。。。。。。。。。!
作者: zkg138    時間: 2009-11-13 21:42
sc51870sc51870
作者: 流浪天涯    時間: 2009-11-21 17:28
sc51854 那時那景
作者: ZZZZZ    時間: 2009-11-21 21:31
猜了半天【止渴】是什麼,后來一想,既是柑橘類,那應(yīng)該叫'枳殼’是一味中藥,有止咳化痰順氣之效。
作者: scjyanxudie    時間: 2009-11-30 23: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nèi)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江油論壇 (http://www.inc-ico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