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論壇
標題: 小壩鄉(xiāng)游記 [打印本頁]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0-16 20:11
標題: 小壩鄉(xiāng)游記
興許是前幾天下過雨,從楓順鄉(xiāng)到小壩鄉(xiāng)的土公路上斷斷續(xù)續(xù)積滿了稀泥。加上拖拉機、摩的的擠壓,稀泥或拱或塌的形成溝溝壑壑,人走在其上,一滑一溜的,讓人不得不當(dāng)心自己的屁屁。當(dāng)一步一步越走越高時,一抬頭,竟也快至山頂了,此時放眼四望,蔥綠的樹叢遮掩了彎彎曲曲的來路,同時使前路充滿了誘惑的濕漉漉的綠氣。趟過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浪(爛)路”的稀泥坑,鉆過在青色石體中鑿出的涵洞,小心的爬過由碎石、樹樁組合的滑坡體,我們進入了——小壩鄉(xiāng)。
小壩鄉(xiāng)的中心由十來戶人家隔一條清澈的溪流錯落有致的組成。5.12災(zāi)后重建后,新修的幾間房屋大多是磚木結(jié)構(gòu),加上花哨的貼墻,比起以前的土木結(jié)構(gòu)雖然洋氣不少,但由于“太新”,顯得與長著青苔的舊瓦,泛著油垢微紅的土墻的老屋,以及老屋前陳舊的雞圈、豬圈,一旁老樹上斑斑駁駁的黑白色調(diào)極不“和諧”。在新修的房屋前小憩,打點打點了大伙的肚皮,在細細柔柔的風(fēng)雨中,我們丟棄了在小壩鄉(xiāng)中心駐扎的念頭,一路向“浪路”和綠氣迷蒙的山深處走去。
下午一時許,雨開始不大不小的下起來,我們的傘、雨衣、防雨罩開始閃亮登場。紅的、青的、草綠黃等各色,正是此時的山中季節(jié)沒有的色彩。這些移動的帶著渴望和獵奇的欣喜心態(tài)的色彩,踏過滲著寒氣的碧溪溝里的鵝卵石,在亂石淤泥中深一腳、淺一腳試探,在枯樹和纏藤中左右偷窺;時而為地震的痕跡驚嘆,為善變的山神所折服;時而歡喜的舞蹈所采摘的野果,時而為昆蟲的彩衣所迷惑。就這樣,約莫走出三個半小時,我們走到一家王姓的農(nóng)人家(其實還不算是家,只是一個半成品的房屋)前,熱情的老王將我們迎進他大半還四面無墻的“新房”。
是夜,正值中秋。我們在海喝了老王為我們準備的晚飯——白米加土豆稀飯配酸黃瓜后,開始圍坐在篝火旁,一邊玩撲克牌,一邊拿出月餅,一起和老王一家侃山里的人、野獸、過節(jié)、今后的日子。八點左右,一輪滿月從云縫中鉆出,我們紛紛走出屋子,打望雨后的山峰之上,退讓的厚云中有點暈黃但滿滿圓圓的新月。大家爭相拍照留戀,歡喜愉悅之聲不知道驚擾了沒有那些可愛的原著居民——松鼠、野豬、小熊貓等等動物,但當(dāng)時,山中、農(nóng)舍、溪流聲、老酒效應(yīng)、第一次野外過中秋的新奇感,就像月夜的山路,明明晰晰的映入我的腦海。當(dāng)晚,我們一個個爬上老王家只有隔板的新房子二樓,鉆進睡袋一字排開躺在木板上睡覺。雖然四面山風(fēng)透穿,樹叢魅影攢動,但朗朗明月,還是讓我們安心入睡。
當(dāng)清晨的朝陽將云彩當(dāng)天花散滿藍天時,我暗自佩服老王昨天在下雨時就判定今天是大晴天的斷定。好心情加上好天氣,我們好心情的合影之后,開始好心情的繼續(xù)前行。(未完待續(xù)……)
作者: 東方蜘蛛    時間: 2009-10-16 22:50
小壩鄉(xiāng)?應(yīng)該是楓順鄉(xiāng)小壩村吧sc51872
作者: 吉祥草    時間: 2009-10-22 08:21
到底是鄉(xiāng)還是村?
作者: 劉才忙    時間: 2009-10-23 09:28
又游了一回.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0-23 20:18
不好意識,近日為共黨消耗腦力……是如青衣所說,是村,sc51883,下面繼續(xù)續(xù)集……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0-23 20:19
接上集……
走過昨天老王家小兒子帶我們釣魚的一灣灣碧潭,土公路已經(jīng)不能算是路了,早被幾天前的大雨沖刷的象犁頭犁過一般,不規(guī)則的形成道道沒有泥土只剩碎石子裂縫的路面。走在上面,石子和鞋子發(fā)出吱啦吱啦的聲音,加上開始爬坡了,腳趾和腳踝十分吃力,直走的我們也是齜牙咧嘴。其中一段上坡路尤為讓人恐懼,路面已經(jīng)斷斷續(xù)續(xù)裂開長約百十米寬約二三十公分的大縫,使從溪流底部起我們正在走的一塊半邊山的坡地,隨時將要崩塌一般。當(dāng)終于上到一塊稍微平整的坡面時,四、五棟新修的比老王的新房還“四通”(只有房柱和屋頂)的新房子成為了我們的歇腳點。望著淺紫紅色的屋頂,一地的還帶著香氣的樹皮和木屑,這難道就是老鄉(xiāng)說的災(zāi)后已近一年半還沒建好的新房子?
新房子旁邊的土公路還是比較寬,但貼地的細草早將昔日那些開路的希望和激情覆蓋地蹤影全無,只留一顆同根兩岔且接著無名果子樹,高高的直直的立于路旁,靜靜的俯看“四通”的新房子。路過這顆同根兩岔的樹時我一邊仰頭觀看,一邊享受著細草對腳掌的按摩,在我看來,腳下的細草還復(fù)了大山的原本情懷,我們能有幸一路踏著這些細草,沐浴山風(fēng)眼觀風(fēng)景,倒是這些不起眼的不知名的細草,幫著我們擊退了一路暴走的疲勞,燃起我們對原始的大山一直迷戀的激情和希望。
一條岔路將我們向下重新引向許多覆滿青苔的卵石的小溪,我們開始歇歇腳,并且開始為自己武裝——用塑料紙將膝蓋以下裹住,纏上繩系緊,因為老王所說的螞蝗區(qū)就在河對岸的山坡草叢中。八個人你幫我我?guī)湍愕膶⒆约航壓煤,各懷著螞蝗不要偷襲我的腿腳啊的心理,開始舉步“沖向” 螞蝗區(qū)。
一路潮濕的密密的蘭草和叢叢的厥苔以及灌叢荊棘摩擦著我們的腿腳,悉悉索索地聲響,擾得我們內(nèi)心忐忑不安。還好,當(dāng)上到半山腰,太陽已經(jīng)可以照射到全身,而且地上干草和干樹葉漸漸多了,于是我們懸著的心開始放下。又爬了大約一個多小時,在一處有廢棄屋基、還剩橫三倒四的幾根發(fā)黑的屋梁的地方,突然聽見雞鳴聲,大家心情頓時放松起來;因為老王說,上到山上有人家的地方,就到了老房子,從老房子翻過山嶺,就可以到我們的目的地——南壩。于是大家開始紛紛將塑料紙拆下,為自己的雙腳松綁、透氣。然后,將在老王姐姐家買來的饅頭以及留下準備過腐朽生活的魚罐頭、午餐肉、榨菜齊齊從背包中倒出,開始狼吞虎咽起來。(待續(xù)……
作者: 打狗棒    時間: 2009-10-25 13:21
記得帶上打狗棒喲!
作者: lantianbaiyun    時間: 2009-10-25 21:44
我在楓順當(dāng)了幾年知青都沒去過小壩村,真佩服你們!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0-26 21:17
我們每人配了一只青竹拐杖,的確是丐幫。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0-26 21:19
接上段:
居哥尋著雞鳴聲在不遠處尋到農(nóng)家,他的吆喝聲將我們吆喝到一排麻灰色的老舊木板房前。屋前一塊空地靜悄悄的躺著,在正午明媚的陽光下,青草們、石質(zhì)水缸、土制的蜂箱、簸箕里的玉米粒都閑散的在房前午睡。不遠處樹蔭下,一堆半人高的灰舊瓦和破土地廟似的豬圈,瞇縫著眼打量我們。其他人向老鄉(xiāng)討水和買蜂蜜,我和青衣輪流拍照,青衣將老房子的犄角旮旯、土縫殘壁細細收索,而我對兩串掛在房梁上的辣椒貪看不厭。背襯著漆黑的里屋陰影,掛辣椒的細細的棕樹葉絲在陽光下泛著金銀交錯的流線光豪,而圍攏在這些流線光豪里的辣椒,蠟紅的、凍橙的、凝脂黃的色彩過渡細膩柔和;我醉心于自己的享受——大山青蔥,山風(fēng)軟膩,我心、眼迷離……
“從這里往前走,到前面的房子后,從房子后面走,一直向上走,不出兩小時可到一條土公路,順土公路就可到南壩”。買蜂蜜的女主人的女兒一邊佩服我們翻山的勇氣,一邊告訴我們路線。心想著快到南壩,懷抱著買好的蜂蜜,手提著路邊剛剛采摘的八月瓜,幾位女豪杰的腳步仿佛又輕快了許多,不一會兒,大家又背起背包上路了。
十二點左右,路過一間房前滿是碎瓦的農(nóng)舍,門前的狗兒發(fā)出憤怒的吠叫,走在前面的居哥向一條岔路的下面走去。走在最后的我和紅紅發(fā)出疑問,是不是該走上面,但沒人回應(yīng)我們,興許都被快到南壩的興奮覆蓋了,我和紅紅也就只有跟著,大家一起開始走下坡路。
沿著山坡,一路靠左行進,山路忽上忽下,不知不覺走出半個多小時。林子很密,雜草、灌木、落葉將山體裹得很嚴實,只有偶爾路過一塊塊五六米高的巖石前,陽光才能將我們的全身照到。在一條比較干凈有大石塊的山溝前,我們停下休息。這時,突然蔣姐發(fā)現(xiàn)自己腳上有一只螞蝗,她發(fā)出吃驚的喊聲。大伙開始檢查自己的雙腳和褲腿。不檢查不得了,竟有好幾人腿腳上有!在一陣大呼小叫后,大家于是重新開始將塑料紙裹上。只是由于剛剛在老房子放松了警惕,有的人已將塑料紙扔掉。大家只好又倒騰塑料口袋,七拼八湊的勉強將雙腳裹住。只有我有心理準備,一直沒有拆下(呵呵)。
又開始上路了,一路灌叢濕漉漉、密麻麻的,正好比膝蓋高一點,這正是螞蝗棲息的好地方。走不多遠就聽見“啊”、“呀”、“嚯”的尖叫,然后是隊伍停下,查找螞蝗。驅(qū)蚊液、風(fēng)油精不停的往身上、腳上抹涂,但很久沒有聞到人(外來的)肉味的螞蝗豈可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后來聽老鄉(xiāng)說,這些路經(jīng)年沒有人走了)。于是,慌忙扔掉拄杖、踢掉鞋子、將背包掀翻的事件時有發(fā)生,隊伍行進的速度慢的不能再慢。又過了大約一個小時,望著出發(fā)前還在對面的山峰,我感覺離它們越走越近,路是不是錯了,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翻過山梁?
太陽光零星的穿過密林,微風(fēng)一吹,使陰沉沉的四周我們的身邊仿佛晃動著無數(shù)小鏡子的反光,更加使我疑慮重重。我將不好的預(yù)感告訴青衣,但我倆還是在前尋路。其實,前面已經(jīng)無路了,杉樹、青?等落葉鋪滿了地面,隱隱約約的小道交錯在粗大的樹桿和低矮的荊棘間,說不出是野獸走出的還是獵人走過,或者是山水沖出來的。我們尋著人工林和一些廢棄的基石,又走出半個多小時,此時,對于螞蝗的驚恐早被不知前路的憂慮代替,大伙心懷狐疑,在一個下坡路口,我們停下,認定是迷路了。
正當(dāng)大家商議如何進退時,忽聽見獵狗的吠叫和獵人的吆喝,遠遠的從我們的來路方向傳來。大家開始向獵人吆喝的方向叫喊,以期求得獵人的幫助。但沒有得到回應(yīng),大家心里越來越沉重。也是運氣好,五六分鐘后,一陣鈴鐺響起,兩個獵人肩扛獵槍,領(lǐng)著兩只獵狗一下從我們的來路方向,悠閑的走到我們面前。轉(zhuǎn)了接近三個小時,在疲憊和焦慮中,終于見到救星,我們頓時興奮起來。“沒的好遠,就從你們來的地方,過一個坡坡,然后向上走,就是去南壩的路!薄安贿h不遠,走不到一小時就到坡坡了”兩個獵人輕松的告訴我們。我們算計了一下時間,現(xiàn)在是下午兩點半,獵人走的時間我們翻倍走是四小時,晚飯前還是能到南壩。于是,大家一點也沒吝嗇感謝聲,匆匆地又原路返回。
當(dāng)返回到我們自以為坡坡的地方,青衣一人手提砍刀奮勇向(迷路前這個坡坡我已經(jīng)探過,認為不是路)十分窄小的坡坡(一邊是十幾米高的石崖)連砍帶拽的上去了。走在最后的我一看,心理略約不高興,爬上坡口,忙叫青衣折返。最后,由我這個“安全員”撒了骰子——三點半前探不到路,原路返回老鄉(xiāng)家。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0-26 21:23
“天語黑鍋”,天語經(jīng)常吃不到火鍋,到是天語經(jīng)常背黑鍋。呵呵,天涯大哥想是經(jīng)常吃到火鍋,然后薰薰的說,黑鍋+背,等于天語……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0-27 19:07
“天語當(dāng)廚,烹一鍋青山風(fēng)味!碧煺Z沒有啟用黑鍋,青衣也沒有“腰系三尺二胡琴”。倒是農(nóng)家請我們吃了一桌好飯、好菜。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0-27 19:09
接上段:
    之所以有點略約不高興,是青衣第一次和我們遠足,卻讓他一人獨自向不熟悉的險境探路深入近50米(我自己的估計)。因此,我“斷然下令”——立馬回撤。在原路返回的途中,我們還是有幾次沒有復(fù)原對我們的來路。所幸,大家此時恢復(fù)了理智比較心齊,加上路途不是太遠,經(jīng)過一起辨認和核對,還是比較順利的折返回到老房子。有兩個頑童的四世同堂的一家農(nóng)戶友好的接待了我們。當(dāng)一身疲憊的我們卸下背包,松開腳丫,屁屁坐上有些油膩但寬寬的板凳,圍坐在堂前溫暖的篝火四周時,一切都安穩(wěn)了,一切都又感覺美好了。
屋外又傳來狗吠的聲響,出門一看,一只黃狗被5歲大的頑童牽著耳朵,嗚嗚的回到屋前。頑童大叫著:狗狗耳朵出血了,耳朵出血了。我們猜想,可能是被野獸或者是荊棘弄傷了。不一會,又傳來一陣狗吠,好幾個獵人和四五只獵狗向房屋走來。巧了,其中給我們指路的兩個獵人肩扛獵槍,一臉喜洋洋的邊走邊說著什么走進屋里,他們竟是這家的主人。更令我們驚奇的是,他們居然打到一只長耳、灰皮、身形如鹿的青拐子(老鄉(xiāng)語)。
獵人們稍事休息,開始在一起給青拐子剝皮。四個人每人手握青拐子的一條腿,從腳蹄上邊二三公分處下刀,割開一條丁字口子,然后用手順著腿部,一點一點將皮和肉扒離。我看著殘忍,回到屋里,青衣則用相機和視頻繼續(xù)忠實記錄整個扒皮和開膛的過程。
進到堂屋里,我向蓉蓉要來買蜂蜜的婦人送的老鷹茶泡好,與牛人、紅紅、蓉蓉以及一位青川馬公鄉(xiāng)來的走親戚的中年人等圍在火邊聊天。因為是從青川馬公鄉(xiāng)來的,我們都感到特別親近。大概在五六年前,我們到過馬公鄉(xiāng),并且在一個名叫劉成的小孩家里借過宿。當(dāng)時劉成家新修的一間全木結(jié)構(gòu)的吊腳樓房子,緊靠著一條小溪邊。站在吊腳樓的木板走廊上,手枕光滑的木質(zhì)欄桿,透過婆娑下垂的樹葉,看小溪在幾塊巨石邊婉轉(zhuǎn)流淌。幾塊巨石上部漆黑,間或一些紅葉落在上面,下部如人面泛著淺淺的酡紅,就像幾個瓷娃娃,在河邊玩沙、戲水。(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畫畫的沖動隱隱被勾起,哪天一定要表現(xiàn)出來)由于幾年前馬公鄉(xiāng)和楓順漲過大水,去年5.12地震青川又是極重災(zāi)區(qū),因此大家都很關(guān)心劉成一家的近況。中年人憨笑憨笑地告訴我們,劉成家的房子被洪水沖沒了,已經(jīng)搬到青川了。在5.12地震中也沒損失什么,劉成已經(jīng)上中學(xué)了。聽到劉成一家還平安的消息,我們都感到高興,但河邊吊腳樓的消失,卻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惋惜。
開飯的時間到了,那個我們在老房子歇腳時遇到的,六十七歲還能肩扛四、五米長房梁的王老太爺和青衣坐在首席,然后是獵人一家和我們約十四人,共在一張八仙桌圍起,開始吃飯。
經(jīng)過迷路的驚悸和艱辛,看著一桌用海碗盛出的土豆塊紅燒野豬蹄、瘦野豬肉片干炒、土豆片炒臘肉,加上我藏起的酒鬼花生及一只魚罐頭,大家胃口大開,吃酒的相互邀酒,不吃酒的筷子不停地伸向海碗里,歡聲笑語使平時寧靜的農(nóng)舍頓時溢滿了過節(jié)的氣氛。青衣和王老漢擺龍門陣擺得甚是起勁,他將王老漢的年輕經(jīng)歷和當(dāng)下的生活觀點套出不少,然后不失時機的一陣戴高帽,捧得王老漢臉露絳紅,舉杯時上半身總是微微搖晃,眼睛瞇成一條縫,嘴角流露出滿足的彎鉤。老張則將酒鬼花生和罐頭魚肉積極地送到王老漢及其家人的碗里,一邊呼呼的喝著滾熱的稀飯,“狂”吃野味。我則和獵人們推杯把話,將我手繪的地圖給他們看,請教去南壩的路線。經(jīng)過幾圈碰杯,在一團和氣中,我們終于弄明白,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不該向下走,應(yīng)該朝右邊一條獨路上走。
是夜,我們在房檐下一字排開撐起背了三個白天都沒用的“累贅”帳篷,酒足飯飽的睡下。這一夜,又是明月當(dāng)空,十六的月確實很圓很圓……
作者: 天語流星    時間: 2009-11-18 22:13
不好意識,天涯大哥,慚愧了,F(xiàn)繼續(xù)開工,避免爛尾樓。
    第二天,為了減少螞蝗的襲擾,我們起的比較晚(早晨露氣重,螞蝗大大的兇)。吃完早飯,收拾好防螞蝗的行頭,和王老太爺一家迎著朝霞拍下美好的定格記憶。然后,由獵人和兩個頑童帶到岔路口,向正確的方向行進。此時,被抱在獵人懷里的兩歲頑童突然哭鬧起來,不知是舍不得我們走還是送他的零食吃完了。紅紅趕緊又拿出一些果凍,放在他手里,但他還是沒有停止哭鬧。倒是他的哥哥小猴一般雙手交叉蹲在路邊,笑嘻嘻的看著弟弟哭鬧(臨行前,我將預(yù)謀的二十只鉛筆和六只橡皮擦頭,代表我女兒送給了他)。
    陽光暖暖的照在一行八人的身上,行進隊伍的節(jié)奏比昨天輕快多了,一路上又有說有笑了。密密的山林也仿佛比昨天新亮了,落葉、野花和灌木都讓人感覺親切,特別是花瓣、葉尖上的露珠,尤其讓人產(chǎn)生憐愛、憐惜的心情。由于地勢越走越高,采光好,泛黃的樹葉和枯枝敗葉烘托出秋天特有的溫情暖意。而一些依舊翠綠的植物,因為這秋天特有的溫情暖意以及我們的欣賞,仿佛也如彩光燈下的綠野仙子,窈窕的可愛標致。這可忙壞了青衣,前后左右的拍照,留下串串驢跡(其中一塊厥苔坡,如巨大的碧綠百葉窗,如此的適合年輕浪漫的才子佳人合影,可惜青衣只能獨自享受(想佳人兮瘦)……
    雖然,王老太爺一家告訴我們唯此一條路,但一遇到下坡路,昨天的惶恐就隱隱浮上我的心頭。隨著山路的忽高忽低,我的心情也忽疑、忽暢。果然,當(dāng)順著一道山脊下到一處凹地,路不見了。一條由碎石、亂草間有積水組合的小溝橫在兩山之間,隱沒了去路。
    八個人開始四下打探線路。小溝左邊被灌木亂刺堵得嚴實,對面近似的一條路只走得十?dāng)?shù)米。落滿針葉的我們來路的四周,叢樹雖然高大,但樹干密密的擁擠著,且樹干上長滿了大小不一相互纏繞的細枝條。雖然枝條下明顯有蹄類動物的腳印,但穿行起來十分吃力,何況我們都背著背包。居哥和我小聲商議了一下,我和他同意順小溝繼續(xù)前行,走不通,大不了我們又折回王老太爺家。于是詢問大家,得到一致通過。(小溝會議)
順小溝走大概百米,小溝匯合到從右面來的一條稍大的山溝。順著山溝左折,溝里的亂石漸漸增多,亂石七拱八翹棱角如刺,走在上面提心吊膽。山溝兩面叢樹互掩,陽面枝繁葉茂,背陰處涼意幽深。居哥和我在前堅定意志,青衣倒還悠閑,一邊撿拾溝里的野核桃,一邊將溝邊的奇果異草裝進相機。又走了約莫一小時,居哥探得一條貼著山溝的雜草叢密的小道(我稱為老房子小道),順著小道,一路上大家再沒有回到溝里。
    小道、山溝順在兩山之間,一路也沒什么纏藤、亂刺,但雜草茂盛,草下時有污泥、積水,行走起來還是不很順暢。但所幸小道是下坡路,也沒有被遮掩著,感覺一路在陽光中走,既聽了溝里小溪的美妙潺潺聲,同時抬頭觀賞到對岸山上絕壁的銅胎鐵骨。密密的深林很紳士的退讓到山腳和遠處,在更遠更高的山峰上,形成團團圓波浪式的綠綠的花簇;山風(fēng)一招,樹葉翻卷,各種形容不出顏色的綠花蜂擁簇浪,搖曳舞蹈……
    走過一段依偎小道的人工林,踏過多處新露的滑坡體和被雨水、山風(fēng)洗凈的巖石,小心溜下一截十余米帶旋轉(zhuǎn)彎、烤火洞、枯木樁和怪石臺階的坡坡,通了,通了,我們見到了車轍印的大道,這條大道直通南壩。從早上九點出發(fā),到下午一時許,不,確切說是歷經(jīng)一天半,我們靠幫助更是靠勇氣和團結(jié),于艱辛后和小壩村甜蜜地說——拜拜了。(全文完)
謝謝觀賞。
| 歡迎光臨 江油論壇 (http://www.inc-icom.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