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久_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顶级AV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江油論壇

標題: 盛夏,我們行進在天路上,,,, [打印本頁]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0 16:29
標題: 盛夏,我們行進在天路上,,,,
前言:
2012726日,我又上路了,和張小綱、哈哥、還有阿杜,這次重回青藏高原,數十天行進在天路上,感受著城市生活以外帶給我的那份寧靜和快樂,當白日里滿眼的景致風吹般地飄過,夜晚帳篷里透著暗黃色的燈光裹挾著高原特有的洪荒般的氣息撲面而來的時候,高原的林林總總就讓我們美過了頭,我們亦歡呼我們亦沉靜,還有懷念和感動,,,進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行進路線:
   江油—川住寺—若爾蓋—郎木寺—循化—青海湖—格爾木—沱沱河—長江源頭班德錯—返回沱沱河—不凍泉—曲麻萊—玉樹—石渠—德格竹慶鄉(xiāng)—八美—成都—江油。
總里程:4900公里。
收羊毛的馬幫

Jeep沿著青海省310省道
向著青海湖方向前進
途徑帕爾瑪鄉(xiāng)遇見了這隊馬幫
他們是甘肅夏河人
在循化達里加的牧場以每斤6元收到這些羊毛
帶回夏河每斤可賣10
領頭的藏族大哥告訴我
他們共收到羊毛8000多斤
可賺到三萬多元



青海湖邊的養(yǎng)蜂人
在小郭姑娘的帳篷邊停下來
純屬偶然
是帳篷身后的一排空草地吸引了我們
此刻正是黃昏時分
我們該宿營了

他們是四川崇州人
一年四季追趕著花兒討生活
蜜蜂是他們生活的伴侶
也是他們精神的寄托
他們和蜜蜂相依相伴,相親相愛
小郭姑娘說365
他們天天都在過春天
所以要感謝蜜蜂
還要感謝蜜蜂為他們帶來一年7萬左右的收入


小郭和她的男朋友小楊
還有她的弟弟,還有她的蜜蜂
在碧湖藍天淡云下
組成了臨時的家
簡單、樸素、溫暖
今晚小郭讓我們住進這頂帳篷里
她說是弟弟讓出來的
我們就在漆黑的帳篷中
聽張小綱說笑到半夜,,,,

IMGP0231.JPG (153.36 KB, 下載次數: 53)

IMGP0231.JPG

IMGP0264.JPG (158.89 KB, 下載次數: 48)

IMGP0264.JPG

作者: 高原流浪者    時間: 2012-8-20 16:34
可以說是在青藏高原最原始的核心區(qū)域游了一圈。
作者: §123§    時間: 2012-8-20 16:40
安逸

繼續(xù)等樓主的更新
作者: 焚書烤鴨    時間: 2012-8-20 16:48
等更新
作者: 詩仙妹妹    時間: 2012-8-20 16:49
欣賞中!。。。
作者: 六月夏至    時間: 2012-8-20 16:55
坐等更新!
作者: kiwi    時間: 2012-8-20 17:00
最喜歡看連載了~~特別是值得佩服的行程…………sc518xf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0 17:01
沱沱河


從格爾木出發(fā)
我們就行進在天路上
路的兩邊是茫茫蒼蒼的草原
再遠是宛若屏風一般的雪山
六個小時的車程之后
我站在了這個闊別多年的高原小鎮(zhèn)
一直等待著夕陽的到來
讓絢爛的色彩灌飽我的心房,,,,,,



楊欣是我參加長江漂流時的隊長
94年我們在共同走完一段艱難旅程之后
他就再也離不開長江了
從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
到今天的長江源水生態(tài)保護站及斑頭雁守護活動
長江源以及與長江相關的所有所有,,,,
都與他生命結為一體
楊欣——一位真正的長江守護者!

沱沱河鐵路大橋
今年4月底楊欣就來到沱沱河沿鎮(zhèn)
在海拔4700米的高寒地帶一呆就是好幾個月
日日夜夜守著他的保護站拔地而起
紅色的保護站成了長江第一鎮(zhèn)一個地標型建筑
他把保護站建設得如此美麗
而自己卻一直睡在雞窩似的冰涼的地鋪上
一位女志愿者告訴我:
我們不能不為楊老師的以身作則去嚴格要求自己
他的所有言行讓你身不由己地為正在做的事情神圣和莊嚴起來
為了中國的環(huán)保事業(yè),,,,,,
這次出行,有很重要的因素是想來沱沱河看看曾經的隊長
看到了,他的滄桑、他的執(zhí)著、他的堅毅、當然還有他的快樂
還有那幢紅色的房子在沱沱河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一并收在我的日記和圖片中
并沉淀在我的心里揮之不去
讓我們永遠記住一個普通人
20年來為母親河長江所做出的貢獻吧!

沱沱河沿鎮(zhèn)也叫唐古拉山鄉(xiāng)

沱沱河有了接近城市的可以洗澡的旅店,無衛(wèi)生間的雙人房120元一晚


作者: 與寂寞有染    時間: 2012-8-20 17:09
心靈之旅。
作者: 東承汽車維修    時間: 2012-8-20 17:34
人間天堂 氧吧啊
作者: 海子    時間: 2012-8-20 17:47
陳老師 實名注冊了哇   還有很多都不知道五色經幡 是誰呢:)
陳老師每一片游記 都是人與自然地親切對話,讀來受益匪淺。。。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0 18:09
本帖最后由 陳小邛 于 2012-8-20 20:23 編輯


江澤民題寫的:長江源


尋找班德湖


每年3月開始,近千斑頭雁將匯聚長江源頭沱沱河以西50公里的班德湖繁衍。
綠色江河組織的“2012年斑頭雁守護行動于今年4月開啟,
楊欣說,近年來,每年被人掠走的斑頭雁蛋就有近2000枚,
為讓這種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得以持續(xù)生存
守護斑頭雁行動在全國范圍內招募了3批志愿者,
在斑頭雁產卵、孵化期間,分3批赴班德湖,
擔負斑頭雁繁殖地野外值守,防止斑頭雁蛋被人偷盜,
同時開展對斑頭雁種群、繁殖以及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情況的調查。
最新的守護觀測數據是:湖心島斑頭雁窩已經達到300多個,
每個窩有4-6顆蛋,而整個班德湖的斑頭雁已經超過1000只,
這個數量足以讓人欣慰。
斑頭雁,得名于頭部兩條黑色條斑,體型如鵝一般大。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據2011年6月美國國家地理的報道,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兒,最高可以飛到9000米的高空。  它不借助任何外力,8小時就能飛越喜馬拉雅山脈,擁有超級飛行能力。它最高的“家”在海拔5000米的長江源。然而,近年來,一些外來者貪圖野味,偷拾鳥蛋,使長江源的斑頭雁數量急劇減少。楊欣說, 經過初步統(tǒng)計,僅長江源保護站附近的4個湖泊,而斑頭雁的全球種群數僅有7萬。楊欣說,斑頭雁數量的減少只是長江源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表象之一,和氣候變化、植被退化乃至垃圾污染等都有關系。所以此行來到沱沱河我們要去斑頭雁在長江源最重要的繁殖地——班德湖。

“從沱沱河沿鎮(zhèn)逆流而上,50公里之后就是班德湖!彪m然楊欣給我們指了路,但我們花去兩天的時間在班德湖周圍打轉轉,見到無數個小海子,就是見不到楊欣給我們描述過的班德錯,無奈之下,我們原途返回坨坨河,只能用這張宣傳畫代替我要講述的故事。

班德湖,丁丁今年4月拍攝

班德湖一直誘惑著我們的Jeep向荒原縱深駛去
遇山翻山、遇河就沖
可眼前這條河不敢妄為了
正當我們不知該如何的時候
我們命里修來的護佑者阿布出現了
他和他的兄弟先下河蹚水
找到最淺的河床然后指揮Jeep過河
誰知還有3米遠的距離就要上岸時
Jeep熄火停在了水中央
阿布和兄弟們又找來繩索
一切就順利起來了
后來才知阿布也是斑頭雁的守護者

在一大片濕地前Jeep猶豫了
我們是單車進入江源
擅闖將自食其果
于是我們三人一字排開
用腳力探查路面的硬度
結論是:Jeep 不能去!必陷無疑!



沒有找到班德湖的我們就地宿營。
在河灘邊拾上游沖下來的木塊,
這頓飯我們花去5個小時才吃到嘴里

沱沱河的黃昏8點30分還如此明亮。

IMG_0101.JPG (88.29 KB, 下載次數: 27)

IMG_0101.JPG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0 18:43
本帖最后由 陳小邛 于 2012-8-20 18:48 編輯



你好
這就是通向長江第一縣——曲麻萊的土路。雖然少有人車路過,但格爾木公路總段對它的保養(yǎng)卻從未間斷過。

從不凍泉到曲麻萊的路是省道308號線,地圖上一條紅紅的細線連接,全程312公里。我們決定穿越這條線是因為整條線貫穿于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之中,我們希望的與動物并駕齊驅的那種情形有可能出現,另外,我想這條路少有人車,高原荒漠的空靈的氣息更能充分的呈現。總之因為對它的一無所知導致我們選擇了踏上它的旅途,,,,

我們接近5000公里的旅程就在這路上爆過一次胎。

這路上帶給我們的空靈和寧靜讓我們無數次地停留,不肯離去。

果然,如愿,這是藏原羚。

這是長江上游的楚瑪爾河大橋。
楚瑪爾河是青藏線上的一條大河,長江的3條源頭河之一,位于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南部邊緣,河灘呈現奇怪的紅色!堕L江志》載:“楚瑪爾”為藏語,意為“紅水河”,又譯為曲麻萊河、曲麻河、曲麻曲。舊稱“那木七圖烏蘭木侖河”,系蒙古語,意為“像樹葉一樣的紅河”


楚瑪爾河流域上游地區(qū)屬于可可西里的一部分,可可西里又與新疆的阿爾金、西藏的羌塘相連,這是中國最大的一片無人區(qū)之一,也是中國目前大型野生售類動物分布數量最多的地區(qū)。

這條線上可以看到曲麻萊縣城舊址。曲麻萊縣是1952年建政,今年正好建政六十周年。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因舊縣城所處地理位置窄小,發(fā)展受限,整體搬遷至新縣城。在舊縣城遺址只剩殘垣斷壁,已沒有一間完整的房屋。但還能分辨出哪是縣委大院,哪是院門、院墻,哪是開會的禮堂。

當時最好的房子——供銷社的門柱子仍頑強的矗立在廢墟中

這似乎就是電影里看到的五、六十年代的縣委大院的影子。



夕陽中的殘垣斷壁 似乎有種絕氣的孤獨。


IMG_0439.JPG (98.69 KB, 下載次數: 29)

IMG_0439.JPG

IMG_0447.JPG (158.1 KB, 下載次數: 30)

IMG_0447.JPG

作者: lantianbaiyun    時間: 2012-8-20 18:44
美文美圖,非常喜歡此貼!樓主辛苦了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0 19:04
本帖最后由 陳小邛 于 2012-8-20 19:29 編輯

從曲麻萊到玉樹再到石渠,延綿數百公里,
我們就在花叢中穿行,在花叢中露營。









張小綱拍攝

張小綱拍攝
不是身體的疲累才讓人感到有累意
美得過頭的東西也會讓人產生累意

8月的高原似夢如幻



一路走來道班工人始終是我們最敬佩的人

張小綱拍攝
像這樣的“家”,我們留戀一萬年


在石渠的奔撒小學,孩子們跟著我在草原上雀躍
我把他們最愛的食物巧克力發(fā)給大家

快樂和幸福都蕩漾在我們心間。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0 19:26
本帖最后由 陳小邛 于 2012-8-22 10:52 編輯

走進德格縣竹慶鄉(xiāng):

早上從石渠出發(fā)往南,下午5點右邊路上的這堆瑪尼石將我們帶進了竹慶鄉(xiāng),
這是個不易被看見的藏族鄉(xiāng)村,
要有好奇心的人,才能根據路邊的瑪尼石進一步地向草原深處走去
經過幾個拐彎,才能見到隱藏在緩坡背后它





就是這些色彩斑斕的藏式建筑吸引我們留宿一夜。





鄉(xiāng)村街景。


IMG_2857.jpg (125.03 KB, 下載次數: 31)

IMG_2857.jpg

作者: 瓜兮兮    時間: 2012-8-20 19:29
欣賞了,感謝樓主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0 20:07
本帖最后由 陳小邛 于 2012-8-22 10:48 編輯


竹慶寺,再遠是藏區(qū)最早的佛學院,更遠是名叫白瑪唐的閉關中心







竹慶寺更深地藏在竹慶鄉(xiāng)山背后的一片緩坡上
平時里這里的喇嘛常常到鄉(xiāng)上購物和閑逛
他們的臉上堆滿笑容
似乎很喜歡過這種并不是苦行僧日子的喇嘛生活
今天我親眼看見
他們結伴而行唱著歌兒走向白瑪唐的講經堂





嘎迪喇嘛今年90歲,在白瑪唐已經閉關40年了。

嘎迪喇嘛在這所小木屋里過了40年,他說從來沒下過山,將來也不會下山

他叫白馬德清。12歲,出生在竹慶鄉(xiāng),
就是白馬引領著我們找到山里的嘎迪喇嘛,
他說嘎迪是他的榜樣
9月開學時間他就不去上學了
佛學院是他的未來
此時他正對著嘎迪40年來閉關站立的位置所留下的腳印
頂禮膜拜,,,,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0 20:20
海子 發(fā)表于 2012-8-20 17:47
陳老師 實名注冊了哇   還有很多都不知道五色經幡 是誰呢
陳老師每一片游記 都是人與自然地親切對話,讀 ...

謝謝海子兄弟的鼓勵哈
作者: FOREVERYOUNG    時間: 2012-8-21 07:32
我將來也要這樣去旅游
作者: Xx洗洗睡了    時間: 2012-8-21 09:36
名人 能在這上面遇見你  真是榮幸哇
作者: 東方蜘蛛    時間: 2012-8-22 09:20
做個記號,等陳老師的后記。
作者: 陳小邛    時間: 2012-8-22 10:45
tangling 發(fā)表于 2012-8-21 22:37
我看了江油戶外陳姐發(fā)的貼子,特地在當當網上買了一本《尋訪隱秘部落》,喜歡的很,很多同事分享了這本書! ...

旅行是一種不治之癥。一旦感染了,就再也無法擺脫。欲望在心里不定期地隱隱作痛,邁開腳步才會獲得短暫的身心安寧。是嗎?
作者: 夜雪靈    時間: 2012-8-22 12:35
欽羨樓主歷過的山山水水,感動于你的勇敢、堅韌與執(zhí)著。謝謝帶來養(yǎng)眼、養(yǎng)心的影像。:)
作者: 大光頭    時間: 2012-8-25 10:23
陳小邛,好樣的!!
作者: 榕樹    時間: 2012-8-25 21:12
精采: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作者: 神行快驢    時間: 2012-8-26 16:19
向陳老師致敬!
作者: 長弓    時間: 2012-8-27 11:19
陳小邛 發(fā)表于 2012-8-20 20:07
竹慶寺,再遠是藏區(qū)最早的佛學院,更遠是名叫白瑪唐的閉關中心

  跟隨鏡頭游歷無人區(qū),欣賞大片美圖。敬佩你的勇敢。


作者: 青青,河邊草    時間: 2012-9-12 16:16
好羨慕這樣的生活,豐富多彩.
作者: 六大四隊    時間: 2012-11-27 21:38
在漢地這樣的僧侶可能已經很少了  現代人看他會有點 自閉 愚頑 與世界格格不入
作者: 溺水三千    時間: 2012-11-28 11:05
這樣的旅行才更真實:victory:




歡迎光臨 江油論壇 (http://www.inc-ico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